
勞動關係法
- 針對《勞動關係法》委託第三方進行關於產假及年假的研究,請問相關檢討進度及結果為何?有關產假方面,未來在修法時能否將有薪產假提升至九十日,又能否一併檢視和調整男士侍產假,並增設育兒假、產檢假和餵奶鐘等家庭友善措施?
- 目前產假報酬補貼措施延長至明年底,請問未來對相關計劃恆常化的規劃是怎樣?
3.. 施政方針提及,依法跟進《勞動關係法》中規定用於計算解僱賠償的月基本報酬的最高金額的檢討工作(P.117)。針對不時收到有孕產婦在懷孕期間或生產後被解僱,請問當局會否加強孕產婦免被解僱的法律保障,以及研究提高相關賠償的金額,確保僱主重視孕產婦權益、減少職場歧視,並營造更為安全與公平的工作環境?
追問:
- 關於產假報酬補貼措施,未來是否有條件擴大覆蓋範圍,包括面向本地超過 100 名員工的企業,以及社服機構等,提出包括階梯式的支援計劃,因應企業規模及僱員比例,作出差異化支援?
政府回應:
- 《勞動關係法》不單止關係到勞動者,亦關係到僱主的承受能力,事前必須做好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已基本完成並正在整理相關資訊,未來希望在聽取社會意見及凝聚勞資雙方共識的基礎上推進立法程序。
- 產假報酬補貼措施現時仍屬過渡性規定,未來將適當檢討。至於大型企業,在承擔產假的能力較高,亦具有自身主體責任,未來在評估產假或年假方面須勞資雙方共同承擔。
青年就業
- 首先是關於綜合職業培訓平台的定位,針對訂單式培訓,請問當局相關訂單式培訓是僅面向企業開放還是亦可接受個人報名?另外,平台在接受培訓訂單的同時,是否可因應經濟產業及社會發展需求,以及收集和整理本澳企業或行業常見職業技能及專業需求,主動籌辦分階段、受認可的職業培訓系列課程,幫助準備求職、新入職,以及尋求職涯發展等不同需要的青年報讀呢?
- 如此同時,政府近年亦積極開發線上培訓系統,例如職安健等培訓就提供線上培訓的選擇,對此,請問未來是否可以透過平台,提供錄製的培訓網課,方便青年在空餘時積極進修,使其成為本澳在職業培訓方面統一且多功能的服務平台?
- 在青年就業支援措施方面,有意見指措施項目的確不少,選擇亦很多元,但彼此之間缺乏連貫性,亦缺乏後續跟進。對此,請問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未來會否進一步整合各項青年就業支援措施成為一套兼顧短、中、長期的就業援助方案,以強化整體支援力度?
- 施政報告中提出將優化“人才培養考證激勵計劃”,請問司長能否透露考證激勵計劃未來優化的方向和具體內容?報告中亦提出會開展產業發展所需培訓及考證,請問相關培訓及證照是否將集中在“1+4”產業?相關考證及培訓又會否提供補貼或費用減免機制,以支持青年成長成才?
政府回應:
- 綜合培訓平台將整合目前分散的培訓課程資源,統一透過平台向所有居民提供服務,平台亦將逐步推進多元功能,包括將在平台內設置「技能護照」,透過數字化方式整理及展示居民已獲取的技能證書。
- 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最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整合現時就業市場上,適合青年的工作崗位,並透過每周4次的專場配對會,以及每年不少於4次的大型配對會,方便青年應徵不同的工作崗位。小組亦教青局合作,走進校園開展新興產業宣講,助力青年了解未來人才需求。
- 人才委將持續優化“人才培養考證激勵計劃”,包括擴大專業證照的覆蓋範圍,政府亦將繼續與人才委溝通,提出擴大資助名額及增加金額等建議,以更好鼓勵青年投入新興產業。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