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居民精神健康,通過跨部門協作,落實“四級聯防、四環緊扣”機制,提升社區精神科服務的可及性。有關當局亦聯同40多間社服機構推廣“社區心理健康”強化家庭功能及親子關係,在各家庭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提供輔導服務,並組成6個“分區協作聯網”,聯動社服機構介入危機事件,為居民提供即時支援,並擴大社區關懷網絡,培養“生命守門人”,共同守護居民心理健康。
當代社會科技迅速發展,自2022年Chat GPT等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推出後,AI技術掀起熱潮。亦有研究顯示,AI語音助手能有效改善輕度至中度憂鬱和焦慮症狀,提升問題解決能力。AI心理治療作為傳統治療的補充,特別適合在專業人員不足時提供即時協助。 而在鄰近地區,香港大學創新及創業中心培育的學生初創團隊也在大健康領域推陳出新,開發了免費的心理健康夥伴應用程式,旨在為年輕人提供心理支援。該應用程式利用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監測用戶的睡眠質量、心率、壓力指數及社交平台使用情況,分析心理健康狀態,並提供情緒偵測與改善建議。用戶可透過「幫忙」鍵連接24小時熱線,尋求專業支援。此外,該應用程式將每日記錄和靜觀活動設計成線上遊戲,鼓勵用戶參與治療。心理輔導業界認為,此類應用程式能幫助治療師掌握患者情緒起伏,提供更準確的診斷與治療,亦有助心理健康領域的普及與應用。
健康及心理健康發展是一個城市重要的軟實力,在「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提出優化產業結構,包括未來要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近年社會心理支援需求亦不斷在的上升,如何結合科技創新去處理分析社會上的需求,以更好、更有效、更快捷、更直接地做好生命守護成為持續重點研究的社會課題。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提供高效、便捷的心理線上支援服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請問當局是否有計劃引入或開發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心理支援平台,例如利用類似DeepSeek的技術,這類平台可以通過聊天機器人形式,為居民提供即時的情緒支持和初步心理評估,並可提供24小時在線心理諮詢服務?。
二、心理支援服務涉及多個部門和機構。請問當局會否推動跨部門合作,整合現有資源,並與科技公司、學術機構合作,共同開發和推廣AI心理支援服務,建立跨部門合作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心理支援平台?
三、居民可能對AI心理支援服務是缺乏了解及信任,更多是涉及敏感的個人數據。請問政府未來在引入AI或新技術運用時,如何提升公眾對這類服務的接受度,例如制定嚴格的數據隱私保護政策,並確保所有數據傳輸和存儲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以保障居民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