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靜儀:
在政府與全社會共同努力下,今年首三季本地生產總值與累計博彩毛收入均有上升,入境旅客2,967萬,按年上升14.5%,正朝著拼經濟、謀發展目標推進。然而,本澳經濟仍存在不平衡,舊區、民生區受制於交通和空間等局限,加上客流減少和消費模式變化而遇到發展困難,中小企經營壓力較大。部分居民仍面對失業或就業不穩定問題,尤其是中高齡、青年和弱勢群體,不少僱員的實質薪酬難以增加。早前有高等院校調研指出,今年第三季消費者信心總指數下跌,存在信心不足,社會期盼明年度有更多刺激消費和生活補助措施,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與此同時,經濟發展應該帶動增加本地居民就業及晉升發展機會。明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是有回應勞工界的關注,包括全面檢討完善外僱審批制度,推動公共工程和外判服務以及金融機構和高等院校優先聘用本地人等。社會更期望進一步推動大企業的合適崗位和文職工種,以至中高層管理職位,都應明確要求加強聘用和培養本地人,關鍵更是要落到實處、有成效。
請問行政長官閣下,在提升消費信心紓民困以及本地人優先就業等重點民生問題,有關政策措施的具體內容以及實施細節如何,以讓居民切實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成就更高質量的就業環境?
行政長官岑浩輝:
今年四月政府發表施政方針後,因應當時環境成立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將政府決策通過小組落實跨部門協調,採取多方面工作以解決就業問題。政府要全力關顧民生、關顧就業,尤其青少年就業。我們要協助願意出來工作、有能力去做的人士,要應對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法律(《就業政策及勞工權利綱要法》)規定,要以聘請本地人為主,輸入為輔,促進就業小組要以此為切入點,將願意工作但能力不足的人士,通過培訓去做。協調小組目前透過大型招聘會、專場配對等工作,幾個月來解決很多就業問題,協助青年配對4000至5000人。
第二,小組明確政府公共服務、公共採購、公共工程優先請本地僱員,目前各範疇落實政策,在判給當中已作出要求,但一些職位請不到本地人則沒有辦法,只要本地人願意做、有能力去做,以及有職位空缺的,就要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以達致安居樂業、社會穩定。
任何一個經濟體都不只考慮人資成本,而是本地勞動就業人口的充分就業。政府對保障本地人就業的政策不變,亦要強力推進。具體下一步如何開展,施政方針當中由經財司戴司長介紹,但政府政策十分明確,通過職位配置、公共行政採購服務,應通過高等教育、金融和大型企業釋出文員崗位,讓本地大學生、年青人擔任。因應市場變化提供誘因,讓青年願意做;在學歷、學位同就業崗位不相符時,通過機構的再培訓,變成穩固的勞動關係,我們可以推動,大家要多考慮有何措施。總體方向是本地人為主,本地勞動就業尤其鼓勵、支持年青人,感受社會的多姿多彩,發揮青年的學識、能力。通過創造這種氛圍,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目前大型博企中上層本地化達89.7%,符合原定目標,將來如何再鼓勵、要求大型企業和有規模的企業創造更多平台,讓本地的青年和勞動人口擔任這些職位,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