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良汪早前就養老金與最低維生指數掛鉤及加快長者輪候社屋提出書面質詢,要求特區政府交代,就養老金基數與最低維生指數掛鉤的研究,預計於何時完成並向社會公佈?在完成研究並實施掛鉤機制前,有何措施緩解長者退休後的經濟壓力,例如會否於明年度調升敬老金金額?
房屋局局長任利凌在回覆中引述社會保障基金表示,其已委託學術機構就優化「社會保障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及針對社會提出養老金基數與最低維生指數掛鈎的意見進行研究。研究團隊正整體及系統地審視現行的社會保障政策,全面檢視該機制的優化空間,並爭取於本年內完成。期望透過是次研究,使本澳的社保制度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更好地配合社會發展及回應居民的實際需要,確保將資源精準投放到有需要的群體上。
特區政府為體現對本澳長者的關懷,弘揚敬老美德,於二OO五年設立敬老金,金額由最初的每年一千二百澳門元,調整至今年的每年一萬澳門元。考慮到今年已對敬老金調升約百分之十一,現階段未有再次調整敬老金的安排。
對於具經濟困難的長者家庭,特區政府已設有恆常機制,提供經濟援助及其他支援服務,作為兜底保障。符合資格的單親、長期病患或殘疾人士的經援家庭,更可受惠於三類弱勢家庭特別援助。二O二五年,合資格的定期援助金受益人家庭除獲發放十三個月的援助金外,亦獲額外發放一個月全額援助金。此外,特區政府透過養老金、敬老金、現金分享、醫療券、預算盈餘特別分配、免費醫療及豁免公交車資等多項相輔互補的措施,讓長者在生活的各個層面獲得一定的支持。
就李良汪質詢特區政府會否考慮透過修改法律,調整年滿六十五歲的長者輪候家團加分分數,並設立按長者年齡段劃分的遞進式加分制度,以加快長者輪候家團的上樓速度?
任利凌回覆稱,現時,社會房屋平均輪候時間約一年半。社會房屋申請家團按第一六三/二O二O號行政長官批示之得分表計算得分,其中,家團中有一名年滿六十五歲人士將獲加分,如家團多於一名年滿六十五歲人士可獲更高分數,政府暫未有考慮修改有關得分表。
此外,李良汪指出,特區政府早前表示,考慮到社屋輪候家團以一至二人為主,會研究優化社屋分配機制,加入分配二房單位予二人家團的措施,以縮短輪候時間。質詢有關措施將於何時落實,進一步縮短由長者組成的二人家團的輪候時間?
回覆稱,房屋局正研究優化社會房屋的分配機制,以進一步縮短獲接納家團的平均輪候時間。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