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公共行政改革及公務員管理
公共行政是行政法務範疇的重點工作之一。自公共行政改革小組成立以來,政府相繼推出多項公共行政改革措施。然而,在改革推進過程中,難免會為公務員隊伍帶來一定挑戰,亦為部分人員對自身工作崗位、職能分工及部門未來的運作方式帶來不適應。請問司長,在目前推動公共行政改革及架構重整的同時,政府將如何支援及安撫前線公務員團隊,協助他們順利面對架構調整,同時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工作條件和環境?
在現行員額制度下,不少公務人員反映,隨着人員退休或其他特殊情況離任,各部門普遍出現人手調配不均的問題,前線同事的工作量因而增加。在施政方針中,政府提出未來將標準化評估不同部門崗位及職類的分佈,並研究如何調整人員短缺的情況。請問司長,未來在衡量各部門人手配置時,政府將如何制定評估標準?如何合理、客觀地評估不同部門的人手需求,確保前線工作量與職能分工能保持平衡?
二、公職制度
在職程制度方面,政府過去已就《公務人員職程制度》及《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等相關法律進行修訂,但對於稽查、海事人員、郵差等特別職程,過去亦作出相應諮詢將研究調整制度,使其更能配合現時的工作性質與實際需要。請問司長,當局在下一階段完善職程制度方面有何具體構想?此外,施政報告中提出要「打破部門壁壘」,促進跨司、跨範疇的合理向上流動,實現人盡其才、人盡其用,提出以「學、用、考、升」的發展路徑。請問當局將如何透過制度化措施落實有關理念?
另外,本人認為公務人員的激勵制度非常重要。近年社會強調問責,但同樣需要完善的獎勵制度以提升公務員士氣。請問司長,未來會否透過諮詢形式,進一步完善《公務人員工作表現獎賞制度》,並對有關的激勵措施作出調整,以提升公務人員士氣?
三、公務員津貼福利
由於今年公務員薪酬將不作調升,不少基層公務員期望未來能夠調整家庭津貼、房屋津貼等,以紓緩他們在家庭開支上的經濟壓力。期望司長在檢視相關補助津貼制度時,能夠考慮作出合理調整,更好照顧基層公務員的實際需要。
四、架構重整
此外,在部門架構重整方面,現時立法會正討論市政署架構及職能調整的相關法案。政府亦將陸續推動公務局、公建局、經科局、消委會等部門的架構重整。本人關注到,文化局與體育局未來亦將合併,社會上對此亦存在不同意見。有意見認為,兩個部門目前的人員規模較大,服務對象及日常工作性質亦不盡相同。請問司長,文化局與體育局合併的主要考量是什麼?會否參考鄰近香港經驗,將文化、體育及旅遊整合成「文體旅」部門,推動文化旅遊及體育旅遊的協同發展?
五、市政:兒童休憩空間
市政範疇方面,近年市政署積極接納社會意見,在兒童遊樂設施、公園環境等方面持續優化,成效值得肯定。剛才司長提到北區八個休憩區的重整將於年底完成。鑒於北區長者比例較高,在優化休憩空間時,會否同時考慮引入更多適合長者使用的設施?
同時,新橋及下環等區的兒童遊樂設施相對不足。期望政府考慮全面評估本澳不同區域的人均休憩空間及兒童遊樂設施分布,沿着「區區有特色」公園方向前進,助力形成社區旅遊品牌。
在兒童活動空間方面,當局今年將推進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增設「兒童探索館」。不過,相關工程預計需時至少三年,期望市政署能加快工程進度,滿足區內居民需要。同時,對於室內兒童遊樂空間的模式,未來會否考慮引入其他區分?例如北區祐漢街市仍存在部分空置空間,以及林茂塘臨時休憩街市已閒置約兩年時間,可否就有關空間設施進行規劃,建設集兒童、青少年綜合活動、文娛康體、展覽及文創等功能於一身的綜合空間?
六、街市及小販管理
街市管理方面,但目前全澳仍有超過 200 個空置攤位,政府未來將如何規劃和活化這些空置攤位?
(以下為追問時間內容)
就我提出的關於公務人員管理、跨職程晉升,甚至是一些部門重整的具體問題,基本上都回應了,那也多謝司長。我想跟進的是,剛才司長提到跨職程晉升以及特別職程制度的調整,的確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這需要司長真的很有魄力以及有決心才可以做到。希望司長可以通盤去考慮,盡快推出有關的政策。
接下來的時間,都很希望市政署可以就兒童遊樂設施以及街市方面的問題,都可以作出相應的回應。特別是在我後面的幾位同事,就街市以及市販管理方面都提出了不同的問題。
同時在跨職程制度裡面,如果真的作出一個大動作的調整的話,相信對年輕的公務員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鼓勵作用。同步也可以為我們特區政府去儲備人才方面,可以培養到一批優秀的青年以及優秀的年輕公務員,成為一個階梯式那樣去漸進,去作為未來我們特區管治團隊裡面的重要一員。
對於剛才提到的本澳街市空置攤位,未來如何更有效運用這些公共資源,更好地平衡傳統街市的發展定位及社區周邊中小企的營商環境?
施政報告提到,路環街市方面都會作出相應的調整。我建議就是,未來引入這些商業功能的元素的時候,可以結合荔枝碗片區那方面,以及周邊的一些交通配套去做一併的思考。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