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一季本澳巴士日均乘車人次再創新高達到62.86萬,與去年同期比較上升2.51%。目前,公共交通服務尤其是巴士承擔的運輸壓力越來越大,除了客量大以外,尖峰時段或大型節假日期間出現搭車難,本澳舊區道路和站點空間不足,容易塞車,均導致巴士的流通更慢,影響巴士班次安排和服務質素。
例如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乘客大增,儘管當局與巴士公司已盡力應對,巴士亦有加開班次;但車多路窄,從內港一帶、新馬路至亞馬喇等路段,擠塞情況令巴士“行唔郁",所以路網無增加之下,再多巴士都是“塞在路上"。
一直以來本澳半島道路有限,2025年3月,本澳道路總長度496.7公里,澳門半島在10年內只增加不足5公里;參照其他地區經驗,會研究建設外環通道、高架橋式的繞道或快速公交系統等。當局早前表示正研究輕軌西線選線、選址及站點以打造成環形網絡,但有關研究和建設需時。
除此之外,當局也可研究其他方案,例如建設澳門半島西側外環快速道路的可行性,分析外環路和快速公共交通的方案需要性、項目預算、維護保養費用,以及交通疏導和推動轉乘方面的成本效益,從而考慮較優的方案。
與此同時,由於巴士乘搭人次持續增加,巴士服務前線人員尤其是司機和站務人員的工作壓力日增,當局應加強支援和保障巴士司機和從業員的工作權益,以及改善工作環境,有利於人員提高安全駕駛、服務質素和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提出了“外環為綱、貫通主幹道”的運輸系統理念,充分發揮跨區道路通行能力強等重要作用,以及構建行車立體交通。然而,因應舊區路網難以擴展的客觀限制,近年新增的道路主要在氹仔、路氹城和A區,從沙梨頭至內港一帶,以及新馬路等路段塞車問題難以解決。因應輕軌西線方案研究需時,當局會否亦研究在澳門半島西側設立外環道路的可行性,通過建設道路網和立體交通系統,提高運轉和跨區交通集散效率,更好解決澳門半島的跨區出行,紓緩內港至中區和下環一帶塞車問題?
二、《規劃》提出優化公共交通服務,包括巴士服務效率和水平;但車多路窄和路網不足、站點和候車設施未完善之下,亦局限了巴士線網的佈局優化工作;當局對於優化公交服務有何新計劃?是否會研究引入快速巴士公交系統?
三、隨著乘客的增加、路面狀況複雜、道路工程多而頻繁改道等,公共巴士調度安排和服務遇到不少挑戰,巴士司機和公共交通服務前線人員工作壓力較大,甚至會影響交通安全和服務質素。當局會如何加強巴士司機和前線人員的支援和保障?在確保員工有足夠休息時間方面,如何進一步改善工作環境?當局會如何加強宣傳良好乘車文化以及司機和乘客互相尊重的訊息,改善候車設施,共同營造安全友善的乘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