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與國家「雙碳」目標相對接,特區政府推出了《澳門長期減碳策略》的指導方案,推進減碳步伐。該策略涵蓋改善市區車輛尾氣排放,陸地交通綠色轉型的問題,當局陸續亦出台了《澳門電動車推廣計畫》、《私人樓宇停車場加裝電動車充電設施申請指引》,加速車輛電氣化的進程,並以“私人為主、公共為輔”充電設備發展策略為核心,目標在2035年實現新登記車輛零排放。當局在早前表示會加快本地公務車綠色化步伐,進一步配合國家財政部要求政府部門購買新能源汽車佔比不低於30%的新政策。
然而,現時澳門在電動車的發展的進程上,仍是面臨著私人充電設施增速緩、加裝時費用昂貴、法律法規限制、充電費用較比鄰近地區貴等不同的阻撓,限制了電動車的普及速度。根據電力公司數據,近5年只有約300宗私人停車場成功安裝電動車充電樁的個案。而業界及民間仍不斷反映著各類問題,如電單車進口商的插頭不符合公眾停車場的消防要求等情況。這些情況顯示了,本地相關政策落實上並不到位,政府在頂層設計仍有待加強。現時澳門電動車的發展仍是以市場導向為主,而新能源汽車及電車的發展並不是通過市場自我協調就能實現,更需要政府做好上層規劃,再配合政策及相關優惠措施刺激,才能更好地實現。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請問當局是否有更明確去推動本地車輛綠色化的長遠執行方案或政府作主導的頂層規劃,例如需進一步為廠商創造條件,做好各項的落地政策,優化支援廠商提供更多的配套服務,以更好推動減碳目標的達成?
二、政府其實已多次回應電動車的發展會按部就班進行,但現時本澳電動車佔總體25萬車輛的2.5%及1.8%,佔比仍較低。請問當局未來會否在私人充電樁上著力,推出更多的優惠政策,例如在增加對私人充電椿的資助,以刺激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