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二O二四年二月底,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居住的澳門居民達一萬五千五百九十五人、就業近五千人、就讀學生增至二百七十四人。議員李良汪指出,隨着“澳門新街坊”陸續入伙,可以預視將有更多澳門居民遷到深合區生活、就業和學習。惟有居民反映,澳門居民在深合區生活實際未如理想中便利,仍有不少政策措施亟待完善。
他以學生就讀問題為例,指出“新街坊”澳人子女學校現時只開辦幼兒園小班至小學二年級,令居住在“新街坊”且就讀其他年級的學生無法轉到該校就讀,仍需跨境上學。通關方面,隨車人員有較嚴謹的年齡限制,超出十歲的跨境學生無法隨車通關,同時,車輛在澳方交通平台落客後需重新繞行一段長距離才能抵達車輛查驗通道,返澳接回乘客時亦然,令車輛總體通行時間增長。種種因素,對無法就讀“新街坊”澳人子女學校且需每天跨境上學的學生家庭造成不便。
此外,他指出,根據現行的法律和要求,獲批家庭團聚或夫妻團聚等“居留許可”的人士,需在澳門“通常居住”,即每一周年在澳居留不少於一百八十三天,“居留許可”才可續期或維持。然而,有關規定並未豁免在深合區包括在“新街坊”居住的情況,使相關家庭礙於此限制,無法全面遷移到深合區居住生活,難以體現澳琴一體化發展。
就“新街坊”配套建設的澳人子女學校年初啟動招生,但開設的年級僅得幼兒園小班至小學二年級,令居住在“新街坊”且就讀其他年級的學生仍需跨境上學,對生活造成不便。他質詢首階段為何沒有開設其他年級的招生,餘下的小學各年級未來招生計劃如何,有否相關資訊向公眾公佈,讓居住在深合區尤其“新街坊”的家長可提前作轉校和入讀的準備。
當局曾表示,受車道技術條件所限,載客車輛只能在人工通道通關,接受澳門和內地執法部門兩次查驗。倘放寬隨車人員的年齡限制,必然引致人工查驗通道的車輛增多,通關將更加耗時,並降低車輛整體通關效率,導致口岸出現堵塞情況。他要求當局交代有否就相關技術限制作研究,倘能解決技術問題,會否對隨車人員年齡不設限。現時車輛通關上落客,均需在澳方交通平台繞行一段長距離,令總體通行時間增長。若車道的載客車輛自助查驗技術不具條件改善,會否研究調整隨車人員驗放廳的出入口位置至查驗車道附近,進一步便利車輛及隨車人員通關。
此外,對於有居住在深合區包括“新街坊”的居民,礙於家團成員需遵守“通常居住”的規定,無法全面遷到深合區生活,質詢當局有否就此作研究,未來會有何優化措施。短期內,會否推出措施優先解決相關人士居住在“新街坊”視為在澳居留的問題,讓澳門居民及其家團能真正在深合區居住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