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羅彩燕2023年11月29日運輸工務領域施政辯論

議員之聲|羅彩燕2023年11月29日運輸工務領域施政辯論

1.澳門交通規劃、智能交通系統设置問題
記得上一次口頭質詢已問過司長,澳門智能交通系統情況,質詢的入邊提及到是:「交通系統可否實時按照交通狀況,而能夠即時自動調節的智能交通燈」。不論是市民還是駕駛者,經常都會遇到一個狀況,就是明明馬路上沒有車或者行人,依然在等候交通燈訊號。我們亦經常見到在繁忙時段或者地區,需要派駐交通警員手動控制,而達到司長所講的「快幾秒鐘」。

除了一些先進國家之外,香港三年前已經開始推行實時調節交通燈,即係透過感應設施同埋分析技術,利用實時數據「即時、靈活、準確」地調節路口交通燈燈號,在遇上突發事故時候亦可以協助應付突如其來交通變化,包括利用雷達、熱能影像、數據分析等等,在不會收集個人資料的情況之下,能夠分析車龍長度以及等候過馬路的人群數目,即時地調節交通燈訊號,令到馬路上能夠更安全和有效率,減少交通擠塞以及市民等候時間。

講咗咁多,其實想建議司長以及有關部門,長遠是否應該要考慮引入相關技術,逐步升級替換我們目前仍然依賴人手清車、人手指揮的交通系統?
 

  1. 另一方面,仍然想追問司長以及有關部門,關於引入智能閃燈斑馬線系統的問題。
    正如我早前在書面質詢都提及,在一些車速較高、人流較少的地段設置斑馬線,特別是在夜間或者視線不佳的時候,其實具有相當之高的風險。特別是一些斑馬線設置位置在轉彎位,造成視線盲點,就如氹仔市區廣東大馬路、花城公園一帶,車速雖然不高,但係很多時候斑馬線都會被障礙物遮擋造成視線盲點。即使司機沒有超速,當突然有人橫過馬路亦未必及時收制。

國內不少城市經已採用這種閃燈斑馬線(展示圖片),當有人橫過馬路的時候,地上斑馬線就會亮起訊號閃燈,哪怕司機在遠距離的時候、在視線不佳的時候、在視線被遮擋的時候,仍然能夠通過閃燈訊號,司機能夠提前作出反應,保障行人安全。故此我在這裏再一次,促請司長以及有關當局,應該盡快研究引入相關技術。

  1. 想追問關於房屋局有關政府公共房屋的地舖租金問題
    石排灣商舖空置問題其實都持續幾年,至目前為止商舖仍然有超過四成空置率,選擇越少,行動不便的長者、居民都需要跨區購物,在座同事、社諮委亦都有跟進過,但目前仍然未見到有關部門有任何改善措施。睇返過往有關部門對公屋商用地鋪的租金,都係採取公開拍賣招標,價高者得的方式,租金價錢其實跟市場租金價格差不多,變相將成本轉嫁於公屋群內的市民身上,在租金壓力下,根本無可能向居民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或者服務,亦加重了公屋群內市民的生活負擔。

歸根究底,政府目前仍然沿用第28/92/ M號法令,採取與通脹掛鉤以及價高者得的方式,明顯未能夠適應現今社會以及公屋群內的實際狀況,若然政府繼續沿用這套超過30年的法令,那麼接下來的長者公寓、經屋群內的商用舖位招標,相信仍然會出現類似情況。故此我在這裏向建議有關部門,是否應該考慮修改相關法律,除了價高者得之外,是否可以加入其他靈活例外條件?例如以針對因應不同服務供應、區內群體收入、消費水平來進行一個租金調整?而為了鼓勵更多商戶進駐、鼓勵更多商戶增加本地就業,是否能夠根據投標商戶,聘請多少本地就業職位來做一個租金優惠?會否考慮參考市政處街市攤位方式,是否可以研究分割成更多的小商舖,向本地青年人提供創業機會?

  1. 關於引入環保技術產業以促進多元經濟:
     
    固體廢物飛灰處理
    我早前曾經書面質詢當局,關於焚化爐飛灰處理問題,多個國家以及鄰近地區,早已發展出許多處理飛灰的環保再生技術,利用飛灰創造出各種建築材料,重複使用公共工程當中,環保及能源再生技術在國內已發展得相當成熟,在全球方興未艾,但澳門本土廢物回收、能源再生相關企業,在人手以及土地成本昂貴的情況下,一直難以發展,甚至持續萎縮,有廢物回收業界甚至稱自己為夕陽工業。

時至今日,要促進多元經濟產業發展,我建議司長以及有關部門應該考慮善用手上土地資源,透過規劃丶釋放善用閑置土地以及推出優惠政策,則可以促進新行業投資和發展,吸引海內外優質產業企業進駐,其實除了海內外進駐之外,本地亦有許多實力雄厚的投資者,例如不少業界曾經提出可以在路環撥地,發展環保回收、再生能源等新行業,相信亦可以在短時間內可以開拓環保行業板塊以及創造就業、產業生態鏈,增加就業職位。令澳門居民、企業有更多出路。
 
5.接下來想跟司長探討一下目前氹仔公共用地、尤其是公共休憩區的問題
氹仔人口增長迅速,人口密度相當之高,但休閒公共空間相當缺乏,目前只得花城公園以及中央公園,每逢假日都會見到這兩個公園人流相當擠迫。

政府最終決定擱置車軚公園建設,但係目前未有其他替代方案,令到不少市民感到相當之失望。所以想請問一下司長,有何替代方案?有何計劃去增加氹仔的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有關氹仔中區 – 2土地詳細規劃中,司長會否預留設置足夠的休憩空間?規劃當中有否能夠替代車胎公園的方案?會否在開展工作之前開展公眾諮詢?另外想問吓關於目前夾屋被擱置,司長有否考慮善用該達土地作其他臨時公共用途?例如開拓性臨時公共休憩地區?或者交託比其他部門建設成臨時簡易運動場地?
 
追問:
關閘巴波沙大馬路地段交通規劃:
有關部門之前為了整治巴波沙大馬路一帶的交通亂象,在平民大廈的路段擴闊了行人路以及加裝欄杆。但係該區情況並沒有徹底根治,相反,只不過將亂過馬路現象係轉移到近新城市紅郵筒一段的位置。

與此同時,平民大廈位置的居民或者旅客,只能夠仍然依賴那段已經臨時了很多年的臨時天橋來橫過馬路,那麼對於攜帶行李或者上落不便的長者居民,更加會直接逆向橫過馬路,可以講每一日都是險象環生。與此同時,由於相關路段完全欄杆圍封,令到附近商戶生意大減,而且令到救護車消防車等等救援車輛是完全無法停泊,有居民向我反映指,親眼見到有救護員需要抬擔架,步行上天橋來橫過馬路。

故此我在這裏建議司長以及有關部門,針對亂過馬路現象,是否能從交通規劃設計着手,長遠是否能夠聯同市政部門,重新規劃優化無障礙天橋設施、規劃自動步行系統等等?能否考慮平民新村實際狀況,適當地預留具有違泊監察裝置的臨時上落位置?能夠短暫方便商戶上落客、以及能夠方便救援車輛停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