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長的施政引介中有一句說話令我印象深刻,此刻我們為澳門的未來發展所需,預留了51萬平方米的土地儲蓄,這個要衷心感謝司長。
第一.關注行人步行網絡系統
想討論步行網絡系統,澳門地小,往往步行比駕駛更快,所以在前幾年都與司長提及步行網絡,當然松山隧道成功開通後,居民稱讚比批評多。施政報告中表示將完善黑沙環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第一期,有居民反映,在司長早前及今天也提及,空中走廊是會連接到輕軌東站以及長者公寓,這是大大發揮空中走廊的作用。如果不連接的話,會令居民浪費時間上落。
今天想與司長討論林茂海邊大馬路空中走廊,這走廊歷史尤久,司長提及在回歸前(1995年時)規劃形成一個空中走廊,全長400米,在私人樓宇的一層設置行人走廊,希望能令人在一樓走,車在地上行,但我們已回歸差不多24年,仍未見走廊完成。居民較心急期盼著(完成),因為該區人口密度很高,人車爭路情況嚴重,經常發生意外。雖然交通局在此處設置過路設施及班馬線系統,但避免不了意外的發生。所以在2019年,在海擎天附近開始有一些行人天橋動工,現正建設中,現在已有數個已完成並使用。另外林茂海邊大馬路有天橋即將興建,本年施政表示此天橋在2024年第三季完成,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涉及私人住宅,施政報告中表示土地承批人將配合同步展開,政府可否介紹與私人間如何傾談解決此問題?現時進度又如何?在附近的沙梨頭北街正在興建行人天橋,規模不大,能否將沙梨頭北街的天橋與林茂海邊大馬路的走廊連接起來,達至1+1大於2的效果呢?
第二、關注北區市民運動公園
我們政府欲打造一個宜居宜遊的綠色城市,所以我們希望能增加活動的康樂設施、場地,司長一直努力建設中。想問及北區市民運動公園,在早前不同範疇也提及討論,本次與司長討論是因為這是由公建局統籌,跨三司五局進行建設,當中涉及體育局、市政署各方面。居民對北區市民運動公園期望很大,實在人口稠密的北區提供了一個綠洲,大家可以一齊運動。大家也關注預算問題,現在仍未公佈,居民覺得運動公園有助增強其幸福感,提高建築標準可以接受,但要合符公帑善用的原則。所以我們想問及司長,本次建設規模也較大,公建局有沒有信心及魄力去統籌做好此工作?另外,建設工程必定涉及交通及噪音問題,在興建時過程中,當局如何考慮相關車流和完善交通安排?在效果圖中顯示,由於人流較多,會否調整車道?會否作出措施避免工程對周邊的學校及民居做成影響?希望司長與我們分享。
第三、關注推動電動摩托車的政策
澳門要推動電車是很方便,因澳門地小,充電頻率不多,每次充電能駕駛一段較長時間。現時《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效果未如理想。在推出時很吸引,因為節省8800元,在了解細節後都打消了想法,沒有參加計劃,原因主要是充電的問題。對於電動摩托車,一些停車場設有充電設施,還有便攜式的電池,有業界與我們反映,政府除了淘汰計劃外,對其支援力度是不足的。電動摩托車電池置換櫃的停車場有7個,業界向交局申請希望能新增20個停車場安裝,最後批准了5個,也較偏遠,位置是科學館或在聯生工業村電車場等,使用率也並不,所以感覺政府的支援也不大。施政報告中停車場電池櫃使用情況是鼓勵停車場公司及電池置換商,在商業行為中合作及調整充電設施,這與業界的表述不同。所以希望政府能做協調者角色,使用電車的居民與電池商是相互相承,越多人使用電池就會吸引居民使用電動車,政府能否做協調者,增加停車場便攜式充電櫃,推動市民更多使用電動電單車。
司長回覆
林茂海邊大馬路我們應該做到八至九成,因為涉及私人大廈的部分,政府能建設公共部分,但私人大廈內我不能確保其配合,所以最後可能差一部分不能連接。
運動場會是一個很大的規劃,預算暫不能透露,我們剛剛啟動,近期簽訂了合同,下個月建造公司會提交初步的研究,按照其再定方向,所以現在是很初步的階段,暫不適合透露預算金額。大型工程建設時的周邊規劃一定有,我們會分期完成,雖有一定影響,因為工程體系大,我們會盡量減少不便居民的元素,並分階段完成。
電動電單車方面,現時有兩種電池櫃,有一種很簡單,只要放置就可以,任何停車場也能提供位置;而另一種櫃是包括同步充電的,那種需要接上電源。
工建局局長林煒浩回覆
林茂空中走廊,我們全力推動剛剛提及的連接工程,包括在林茂海邊馬路及蘭花前地兩個行人天橋建設順利,預計在明年第二季落成連通。此終打通整個林茂空中走廊,有些位置仍要私人地段去配合,我們會積極與工務部門溝通。至於我們在Donki十字路口,在下一階段會建設一組“轉延式行人天橋”,這個會分期完成,由運順連接Donki的行人天橋,在整段打通後會方便該區居民通行。
工務局局長黎永亮回覆
林茂空中走廊,私人發展商的部分,工務局正與G與J地段連接橋進行基礎工程。
林倫偉議員追問
關於沙梨頭北街行人天橋可否與林茂海邊大馬路空中走廊連接?電動電單車,香港有普及電動車路線圖,目標2050年前達到零排放、2035年停止新登記燃油車入口香港。澳門能源辦拼入環保局後,環保政策是環保局責任,局方有否積極推動電動單的措施或計劃減少澳門的碳排放?
政府回應
工建局局長林煒浩回覆
沙梨頭北灣行人天橋是沒有計劃連接到林茂海邊大馬路,因為是兩個不同位置。但在剛剛提及Donki天橋是會加一組天橋至沙梨頭海邊馬路,沙梨頭北街因學校原因,阻礙了連貫性,所以我們會先按原計劃推進這兩部分。
環境保護局局長譚偉文回覆
推動電動車路線圖方面,在長期減碳策略中,有充分考慮有關因素,我們會參考世界不同地區、不同經驗,尋求一個適合的時間去限制燃油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