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澳人口持續老化,根據《澳門人口預測2022—2041》,預計2029年踏入超老齡社會,長者對康復治療的需求日益上升。在人口結構變化下,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與語言治療三大專業人員,對社區健康促進、長期照護及康復服務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根據2024年醫療數據顯示,澳門目前共有物理治療師266人、職業治療師174人、語言治療師91人。雖然近年三類治療師人數均有上升,但仍未達國際標準建議之配置比例,與多個發達地區相比尚有差距。
根據當局早前回應,政府已持續為包括語言治療師在內的醫療人員提供相關培訓與專業講座,並透過就業發展日、就業支援措施等協助畢業生及求職者與業界對接。
當局近年在慢性病防治上推動「資源下沉、關口前移」,而在康復服務仍有完善空間,包括實際運作層面仍面對服務名額不足、輪候時間長等問題。據了解,現時社區與院舍之康復服務對象中,不少長者因中風、柏金遜症、吞嚥困難等原因,更需要接受物理、職業及語言治療服務支援。面對龐大的服務需求與人口老化趨勢,相關康復服務工作的前線人員壓力與日俱增。
為應對將來需求,建議當局盡早優化本澳整體康復服務體系,特別針對三類治療師的人員儲備制定中長期發展藍圖,支持各服務機構穩定人員隊伍,加強資源配置,減低各類服務個案的輪候時間;整合衛生、社會、教育領域資源,統籌政策規劃與人員培訓。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鑒於康復服務需求持續增加,請問當局有否評估本澳物理、職業及語言治療服務有關個案近年的輪候時間情況變化及如何應對老齡社會挑戰?當局表示著力推廣預防優先及社區護理康復服務,目前社區院舍等機構的三類治療師與使用者比例為何?如何優化資源下沉穩定人資隊伍及提升服務質素?
二、特區政府正興建離島醫療綜合體康復醫院大樓,預計設有 300張病床;當局預計有關治療師的人員編製及空缺情況如何?
三、當局是否已有針對三類治療師在人力配置與培訓方面的中長期發展和規劃?面對未來老齡社會的服務需求,如何進一步推動本地相關人才儲備?
澳區政府衛生局關於立法會李靜儀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如下:
遵照行政長官指示,經徵詢社會工作局之意見,本人對立法會2025年7月14日第673/E547/VII/GPAL/2025號函轉來李靜儀議員於2025年 7月 4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 2025年 7月 15日收到之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因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特區政府致力構建“老有所醫”的服務體系,以“資源下沉”和“關口前移”為政策方向,推動健康老齡化。
在公共醫療服務方面,衛生局持續關注康復服務需求,優化醫院康復服務並加強社區康復支援網絡。目前衛生局共有34名物理治療師、35名職業治療師和12名語言治療師,為居民提供專業的康復服務。醫院康復服務方面,仁伯爵綜合醫院設有復康科專科門診,由醫生根據患者臨床需要,制定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語言治療等個人化康復計劃。
近年,復康科門診量穩定,平均每年維持約1萬人次,2025年1至6月專科門診初診輪候時間約1.6周,較2024年同期的3周下降約48%,服務效率顯著提升。另外,衛生局亦設有社區康復科,提供各類康復服務協助病情穩定的病人重返社區。社區康復服務方面,衛生局透過資助非牟利醫療機構營運康復中心、組建專科外展隊定期到長者院舍提供康復評估與跟進,以及推動失智症友善社區計劃等措施,讓長者在社區層面就近獲取及時、適切支援。目前,仁伯爵綜合醫院的復康科、社區康復科、老人科等合共設有約150張康復病床,受資助康復中心約有240張康復病床。此外,衛生局亦通過專科培訓和認證制度,提升私人康復機構的專業服務水準,同時透過醫療補貼計劃等措施,補助包括治療師在內的醫療人員,支持私人康復服務發展。
在社區及長期照顧方面,社會工作局資助的家居照護、日間護理及院舍服務等設施均有提供康復訓練。目前共聘有36名物理治療師、11名
職業治療師和2名語言治療師,並為每名專業治療師配置1名治療師助理,共同為約3,800名服務使用者提供服務。相關人資配備基本上能回應服務使用者的需求,有關設施亦可因應自身的服務情況,運用財政盈餘增聘人員,以進一步優化服務。
離島醫療綜合體康復醫院旨在為居民提供疾病後康復服務,該大樓建設正按既定時間表有序推進。為確保服務質量和效率,特區政府將綜合考慮大樓啟用進度、整體醫療資源配置及人口老齡化趨勢,科學制定治療師的人員編制方案,以切合實際需求。
在人力資源規劃方面,醫療專業委員會已將資格認可考試及實習安排由每年1次增至2次,讓醫療專業的畢業生可以盡早開展實習階段;並持續認可本地及境外培訓活動,以提升相關醫療人員的專業技能;同時聯同相關職能部門定期舉辦升學輔導及職前培訓,加深中學生和就讀醫療專業的學生對行業發展的認識和準備。2024年全澳三類治療師共531人,預計2025至2027年間,每年平均將有約50名三類治療師畢業生,能夠滿足人力資源需求。
特區政府將配合 2026 至 2035 年康復及長者服務新十年行動計劃,持續檢視康復服務人力資源、輪候時間及服務質素指標,並動態調整培訓名額與資源配置,確保長者及康復人士獲得及時、適切的專業支援,以應對老齡化社會日益增長的康復服務需求。
衛生局代局長
郭昌宇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