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李良汪指出,市政署早年與本地建築師團體合辦“望廈山市政公園無障礙步行系統建築概念設計比賽”,旨在探討重整望廈山的出行路線,構建一條貫通望廈山東側與西側的無障礙通道,為重整望廈山並增添無障礙步行系統提供設計依據和方向。然而,比賽結束多年,當局至今仍未有任何實質推進計劃,公園出入口及園內的無障礙設施仍有待優化。
他稱,望廈山市政公園現有四個出入口,但均以樓梯或斜坡為主,不利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進出,尤其對輪椅使用者造成阻礙,園內步道亦有多處梯級,影響居民上山使用設施的意願。居民一直期望當局於具條件的出入口增加升降機設備,優先改善上山的困難。長遠而言,應儘快就望廈山市政公園無障礙步行系統推出整體改善方案,全面提升公園內外的通達性。
此外,望廈山市政公園已使用多年,園內不少設施出現老化或設計不合時宜。部分樓梯寬度較大,兩旁及中間並未設有扶手,未能顧及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的上落安全;休息區座椅上方的遮陽擋雨設施採用玻璃物料,無法隔絕陽光照射,設計也未能遮擋雨水,實用功能不足。有關情況不僅影響使用者體驗,亦未能配合社會適老化發展的趨勢,亟需正視和改善。
李良汪強調,隨着居民對社區設施及活動空間需求日益增加,打造優質、舒適且多元的休憩空間有其必要性,而完善無障礙設施更是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當局應積極研究將既有設計方案轉化為具體實施計劃,儘快開展望廈山無障礙通道的建設工程,從根本改善公園內外的通行條件。同時,應全面檢視並優化園內設施,包括加裝扶手、改建遮陽擋雨設施等,以提升安全性與舒適度,切實回應公眾需求。
市政署早年與本地建築師團體合辦“望廈山市政公園無障礙步行系統建築概念設計比賽”,已為重整望廈山及增添無障礙步行系統提供設計依據和方向。質詢當局至今仍未推出任何具體重整方案,當中有何阻礙或困難?針對望廈山市政公園四個出入口均採用樓梯或斜坡設計,不利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進出的問題,會否參考“松山行人隧道”的模式,研究加設垂直電梯等設施,以便有需要人士使用?何時會啟動公園的無障礙步行系統建設工作?
望廈山市政公園不少設施出現老化或設計已不符合現今需要,如部分樓梯欠缺扶手、遮陽擋雨設施功能不足。要求當局交代,短期內會否儘快優化上述設施問題,以貼合實際使用需求?長遠而言,會否在符合《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前提下,研究對望廈山市政公園進行全面重整,使公園整體設計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