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馬耀鋒2024年運輸工務司問題集

議員之聲|馬耀鋒2024年運輸工務司問題集

澳門地少人多,要建好一個宜居宜遊的國際城市和完善相關配套,的確非常難!在司長以及各位官員的努力之下;澳門的城市建設的確比預期中快,就好似司長所說係“超前完成”,是值得大家讚許和肯定。明年是本屆特區政府最後一年的施政年度,期望司長可以加多把勁,為澳門未來創建更多良好的發展勢頭。

1.城市詳細規劃
如何提升本澳人均綠地面積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參考《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當中預視本澳在2040年人口將達80萬。然而,參考政府最新公佈數據,本澳人均城市綠地面積約18.05平方米,遠低於全球城市人均綠地面積平均值的40平方米,甚至不及低收入國家的20平方米,加上新城A區的綠地公園規劃暫未見具體時間表,本澳將如何在規劃中體現提升人均綠地面積至理想水平呢?
至於人均公共開放空間,總體規劃僅表示將逐步增加相關面積,並預計2040年本澳人均公共空間只有3.64平方米,遠低於東京、新加坡、上海等城市的5.8至7.6平方米。所以想問司長對提升人均公共開放空間面積又有何具體規劃?當局又會否恆常更新及公佈相關統計數字,讓社會共同監督並努力為城市發展出力?另外,政府又會否將“人均公共開放空間指標”納入城市規劃指標中,待未來在推動舊區重整時,亦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客觀性指標參考?

2.機場規劃
今年訪澳旅客總量回升是讓人開心,但機場客流恢復情況相對緩慢,今年首三季入境機場旅客吞吐量為350多萬人次,只有約2019年同期的一半。翻查機場專營公司網站,現時澳門共有52條航線,當中20條顯示受疫情影響暫停營運。
航線的多少關乎機場的發展,亦影響澳門旅遊經濟復甦步伐,好開心見到澳門與雅加達直航昨日開通,相信當局在開拓新航線方面有一定部署,希望可以介紹更多詳情,尤其是東南亞及東北亞航線方面;當局預計何時可全面恢復原有航點,讓居民有更多出行選擇?
相對客流恢復情況,機場貨運表現理想,今年首九個月貨運吞吐總量超越2019年,單九月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八成,當局回覆本人質詢時提到,澳門國際機場將積極發展貨運業務,當局可否介紹下階段澳門航空業整體的發展策略?當局未來又會如何透過《民航活動法》、本地航空人才培養或引進等不同的政策措施,去確保本地的民航業得以健康平穩發展?

3.電動車
司長話電動車及電動電單車總數升幅不多,其實仲有一個不利的情況,今年初私人樓宇中已安裝充電樁的車位不足200個。其實有關的問題政府一直知悉,亦多次在立法會進行討論。今年10月1日前的樓宇是否難處理呢?
司長曾指私人車位安裝充電設施的困難不是因為建築條例,技術沒有問題,而是涉及小業主的業權,故不是運輸工務範疇內可以推動修法。不過,有關說法明顯是過於消極,不像司長的作風。以私人樓宇滲漏為例,在社會推動下相關《必要仲裁制度》已經生效,說明隨社會發展所需,法律是可以適當配合及修訂;又以新《防火法》為例,是在實操部門主導下,得以成功修法。而在充電樁問題上,運輸工務司作為交通、機電、工務及環保的主責部門,同樣是有責任積極推動法務部門進行修法。因此,請問司長有否主動向法務部門爭取或者溝通過修法的事宜?

4.“澳車北上”
“澳車北上”推出了首階段的優化措施,各情況是有所改善,但每逢週末和節假日依舊“一位難求”,並不代表市民不需要;另外,每月限額申請,不單只讓車主平均成本大增,更有車主表示,待該年度的北上牌證到期後,未來將不會續期。
司長,不論是為了保障返市民的權益,或讓市民更好融入國家發展政策,當局是否應該採用更積極措施去進一步改善現有狀況,既然施政報告亦有提及將會檢視和優化“澳車北上”的申請流程和規定,希望明年好快、要有第二期出台,因為好多市民都好期待。第二階段的優化措施可以研究引入以配額方式分流北上澳車至其他口岸,做好澳車和港車特別分流措施?

5.停車場加價
交通局上月公佈7個公共停車場將會加價,認為調整收費有助提升公共停車場的流轉率,對居民及打工仔造成更大的負擔,希望政府能社會的意見。
請問可否調整現時以每半小時為收費單位的做法,例如以每半小時收費一次呢?總有其他好過一刀切的措施;同樣,不要一刀切仲有夜間加費,由於相關停車場基本都在民生區,調整晚上時段收費既影響民生,作用又有限,司長話過去一直同步調整收費,不代表現在不可以改變,當然最好就延後加價或者不加,或用其他方法?

追問
《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以把握澳門三面環水的獨特性,所以在詳細規劃當中,如何可以加強濱水空間的可達性,增加親水空間比例,構建藍綠緊扣的休憩網絡,甚至打造水岸公園同樣是非常重要。
當局近年雖持續推進相關工作,但對打造親水濱海城市的進度一直未如理想,例如過去荔枝碗片區活化時,不少文化遺產委員會的委員就曾建議加入更多親水元素,但仍然未見有實際效果出現。
為此,請問當局針對利用北區-2、東區-2、外港-2等多個沿岸地段建設為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的規劃上,會如何利用其沿岸條件,打造親水設施?有關“一河兩岸合作軸帶”,司長又有何想法?未來是否真的有希望落實?
有關機場規劃方面,改建氹仔客運碼頭作機場候機樓,為何未有在來年施政報告中提及有關工作?未來就相關的候機樓是否足以應付龐大旅客量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