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羅彩燕2023年11月27日社文司施政辯論

議員之聲|羅彩燕2023年11月27日社文司施政辯論

社文司施政辨論:

  1. 關注調升養老金3%的機制
  2. 促放寬照顧者津貼金額及門檻,促殘疾評估引入罕見病例機制
  3. 促調升大專生升學津助金額
  4. 促研究引入大學城促進多元經濟增加就業職位
  5. 關於183天福利領取限制
  6. 聯動安老院舍活化私營醫療市場
  7. 爭取撥地活化私營安老院市場
  8. 關注發展體育之都政策下全職運動員的薪酬福利和培養
  9. 民生體育設施規劃
    11.當局如何想辦法減少老師們的非教學工作,減輕他們的壓力,讓他們專注教學工作

1.關注調升養老金3%的機制
早前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中,長官表示爭取在今年或明年初再按機制檢視,若達到標準,一定會提升養老金金額,市民要求調升養老金,切切實實受到經濟下行影響,不少子女減少了對家中長者支援,同時日常生活亦受到物價通脹影響,回顧過去數據,長者經常要面對的「食物及非酒精類」近乎每個月都在攀升,尤其是今年升幅更高達5.5%。本人在此亦再一次強調養老金有別於一般臨時福利,作為全民退休保障兜底機制,關乎全澳市民的退休福利,故此本人亦再一次促請政府應該考慮盡快調升養老金金額基數,最低程度與維生指數掛鉤,以及要檢視現行養老金升幅調整機制。

2.促放寬照顧者津貼金額及門檻
值得一讚的是,社工局推出照顧者津貼,計劃至今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為部份家庭提供了支援,而政府亦宣佈了會將照顧者津貼計劃恆常化,對此本人表示支持和認同。但與此同時照顧者津貼申請門檻較高,令到覆蓋範圍有限。

回顧2020年社服機構與澳大合作所做的照顧者狀況調查顯示,近八成照顧者均有抑鬱焦慮狀況,當中接近半數是重度焦慮和抑鬱。在收入狀況方面當然是更加困難,月入少於$5000。他們要不,就是放棄工作照顧家人,承受經濟壓力;要不,就是為減輕家庭經濟壓力而選擇放棄照顧家人,錯過一些治療的黃金時期。
對於照顧者支援,金錢支援則作為目前唯一一個緩衝,故此制定照顧者津貼這個措施,目的就是希望要關顧到照顧者,但發放$2175的金額,即平均每日只有「72.5」元的援助,根本不足以發揮和體現計劃的原意。

有一位重度智障的家長委託我,希望我可以在這裏轉述一句說話:「如果連我都框低咗,就冇人再理佢,但係,邊個嚟照顧我?」

故此,我在這裏再一次促請司長以及有關部門,應該研究調升照顧者津貼金額,是否可以按照每個家庭實際經濟狀況來調整,對於放棄工作而全職投入照顧家人的照顧者,是否應該按照維生指數來給予支援,最起碼維持他們的生計?另外一方面,想問吓司長以及有關部門,對於對照顧者心理支援以及服務配套方面,目前相關服務進展如何。未來又有何新的支援計劃和方向?

3.活化私營醫療市場:
無可否認,在現屆政府以及司長的帶領之下,公共醫療服務持續進步和優化,由基礎醫療的衛生中心建設,到離島醫療綜合體的落成,在公共醫療上交出亮麗的成績,亦都有助於澳門經濟多元化。但在公共醫療體系發展的同時,無可避免會令到公型和私型醫療市場失衡,令到本地私人醫療市場生存空間受到壓縮。故此特區政府在權衡利弊取捨之下,在積極發展公共醫療體系的同時,亦應該關顧一下私人市場的發展,故此,我再一次向司長以及有關部門建議,能否考慮調升目前醫療券的金額,與此同時建議政府,考慮透過資助安老院舍,聘請本地私人醫療機構,進行定期檢查或者進駐院舍,為老人家提供醫療服務?

另外亦都想詢問政府對於私營安老市場發展的方向?如何與公共安老服務無縫對接?(接追問)

4.促研究引入大學城促進多元經濟增加就業職位
在教育發展方面,有關部門近年亦都做出不錯成績,但我仍然希望司長以及有關部門,能夠在促進澳門多元經濟產業方面能夠更進一步,而事實上澳門在發展教育產業化方面亦具有相當基礎和優勢。本人亦都促請政府是否可以考慮能夠善用土地,或者善用橫琴資源優勢構建「大學城」,例如引進海內外優質教育機構進駐澳門,或者聯動與本地高等大學共同合作,構建高等教育產業?縱觀內地以及世界各地,教育產業化所帶來的經濟助力絕對不容小覷,有研究指出每招收七名留學生便可以創造三個就業職位,而且相關職位亦能夠分布於教育以外的不同範疇,不單止可以增加市場上就業職位、帶動周邊產業、更可以增加人才培養以及促進產業多元。

5.如何提升教學質量
受一些學校同老師囑託,首先要多謝司長,在您們的推動下,政府將會增加老師的津貼,可以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而關於司長的施政內容,他們亦希望司長能夠重點關心以下內容:

  1. 政府有關部門將會如何持續減輕教師的非教學工作,以減輕他們的壓力,讓他們能夠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教學工作和教學準備?
  2. 評核制度為何為每個教育階段設下留級率指標﹖有關指標是否硬指標﹖對學業後進生,政府如何推動學校提供支援措施促進學生學習成功﹖是否需要定期檢視該評核制度的有效性?

6.關注發展體育之城政策下全職運動員的薪酬福利和培養
近年澳門體育運動員屢創佳績,他們的努力和成果,是我們每一位澳門人的驕傲。特區政府近日亦宣佈要將澳門發展為體育之城,但目前特區政府在支援全職運動員的資源上仍然十分之不足。現時全職運動員每月薪金資助最低只有$1500起。而絕大部份全職運動員的薪酬,都只介乎幾千元至萬多元不等,在資源有限之下,不單止難以吸引有潛質的新人加入,即使係現役的運動員亦難以為繼。

所以,我在此促進特區政府,應該全面檢討及調升現時對全職運動員的資助模式和金額,建立完善的合約薪酬制度,在福利、進修轉型、退役等提供更多保障,讓我們的運動健兒能夠活得更有尊嚴,無後顧之憂地繼續為國家、為澳門爭取佳績,在國際體壇上發熱發亮。

追問:
考慮到市民福祉,將資源傾斜於公共醫療當然是無可厚非,但由於「人跟資源走」這個現象,會令到市民過於集中公共醫療體系,增加了醫護壓力,增加了市民輪候時間,亦都增加了醫療事故的風險。目前澳門長者院舍所聘請的醫療人手其實非常有限,根本是難以應對兩千多個床位,故此大部份需求都會流向前線急診,對公共醫療體系造成一定的壓力。故此我仍然促請特區政府長遠考慮透過資助,聯動安老院舍與私人醫療市場合作,以及能否研究向私人醫療市場購買服務,以擴展目前家居醫療外展服務?因為一來可以減輕前線急診壓力,二來又可以減省市民輪候急診時間,三來又可以提升院舍服務水平。第四長遠亦可以穩定私人醫療市場發展以及增加本地醫護就業職位。希望司長以及有關部門多加考慮研究。

發展私營安老市場與公共安老服務無縫對接
澳門老齡化問題,雙老問題、失智症照顧問題等等無需要多講,而特區政府在這方面的服務供應遠遠追不上需求,服務使用者需要輪候時間亦都相當之長,當然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一個政府能夠完全滿足社會需求,故此,發展私營安老市場與公共安老服務無縫對接,將會有助解決問題。建議特區政府以及司長,長遠應該考慮善用土地資源,引進海內外私營安老市場進駐澳門,真真正正去發展澳門的銀發市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