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休憩區問題
市政署在這幾年不斷在完善及新增休憩區,這在方面的工作,本人都是認同的,尤其是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工程,在幾年前的施政辯論中也提及到,第一期工程已順利開展,打做了一個很大型的兒童休憩區,延伸到科學館,深受市民歡迎,澳門特區的《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中提及,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工程(第二期)列入12項綜合旅遊休閒業的重點發展項目,這項工程對澳門旅遊業影響都非常大。第一期工程與第二期間存在空白點,由觀音像到由嘉樂庇總督大橋這部分不能銜接,這方面來說,我們理解當局需分階段建設,但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間存在空白點,會否做成如氹仔海濱單車徑及蓮花單車徑,遲遲不能連接的項目。
另外嘉樂庇總督大橋至融和門,長1.3公里,這段路不算長,但打做兩個主題,一個是活力現代化,另一個是靜態為主,其實不太長的路徑中,是否需要打造兩個不同的主題,因為觀光塔到融和門的靜態主題中,現存在一個戶外籃球場,會否與活力主題配合,統一做同一主題較合適?
二、北區市民運動公園
司長提及此項目是跨部門工程,跨三司五局,當然是否有信心由公建局去統籌做好此工作,有何方法去完善統籌作用?剛剛已提及市民是急切期待,因北區很缺乏此類公園。現我想提及當中設計中有一個標準運動場,我不懷疑其作用,但效果圖中顯示四面中有一面是觀眾席,另三面是留空的,我想向司長建議,此運動場很多學校會在此舉行運動會,如果四分一的觀眾席,不足千人座位的話,是不能容納全校學生作為觀眾,北區學校將視為雞肋,所以建設時應全面豐富其計劃,將其中兩面建設為觀眾席,給予更多的觀眾入場,將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另外北區仍欠缺一個社區大禮堂,此公園內有給予人會議的地方,但每個社區都需要舉行會議,不論是政府或是私人,現時北區沒有此類型地方,以前我們會以戲院作為畢業典禮,如澳門大會堂,現在有些學校未有條件舉行畢業典禮。如果此市民公園有一個較大的、多功能的、能分間的大禮堂,亦可以借用予學校進行如畢業典禮的大型聚會,如果政府有解說會,也能發揮其作用。
所以這兩方面也希望司長考慮。
三、街市問題
施政報告中提及2023年打算將下環街市、台山街市、氹仔街市及路環街市實行街市綜合管理外判服務制度,將舊有的外判清潔、保安,設施維護以及部分非核心管理工作,匯聚成一個綜合服務管理實體予外判公司承包,在此,想請問司長解釋下,部分非核心的管理項目是甚麼?而這種承包制度,與香港領展的管理街市方式是否相同,因很多市販提出疑問。
從正向方面來看,街市管理制度法生效後,首次攤位公開競投,共收到393份標書,競投15個攤位,就當局早前的設計目標,望把梨頭街市打造成偏高級的環球美食中心,現在街市模式不單純是售賣或商販,可加入新元素,如餐飲,如零售,或是沙梨頭街市樓上空置場所作為STEAM學習設施,或是文創活動區。在政府投標過程中,是否有適當的指引,參考新加坡的街市,為服務市民時提出了相應指引,舉例街市的美食中心,每個美食中心必須有低於3新加坡幣的餐飲提供,才給予投標機會。我們當然不能照著複製別人模式,現會否有政府主導的項目去引導市民,讓有意創業的人士進場。另外與文創藝術者協商,將來街市有文創空間時,他們受的管理是否能與小販有所區別,因為小販會限制經營日或時數,文創工作者時數會否有特別處理,因為他們模式不可能長時間逗留在空間內,可能他們是以兼職的形式進場,所以他們較關心街市的管理制度。
官員回應:
一、休憩區綠廊二期的建設
市政署副主席羅志堅回應:
綠廊二期的範圍是由嘉樂庇總督大橋以西至融和門之間,整個長度1300米,總建築面積約六萬平方米。項目是澳門一個少有的大型戶外活動空間,整體設計是結合現有自然海岸線的形狀,創建融合海濱環境沿岸休憩空間,包括休閒步道、單車徑、沿線佈置特色休憩空間、活動廣場、自由波地、健身設施及遊樂區等為市民提供多元共融的戶外活動空間。同時,為澳門半島增加綠化面積及公共開放區域,改善都市環境及居民生活質素,完善澳門的城市景觀。現時正開展二期工程的深化設計,之後會向社會介紹設計方案,聽取各方意見以優化方案,預計2024年第四季開始相關工程,爭取2025年分階段完成休憩區建設。現時基於種種不確定因素,第一和第二期沒有具體的連接方案。
司長回應:
綠廊二期分兩個主題等問題,由於已經有初步的設計方案,預計過年底後會向社會介紹,聽取大家意見,到時再決定如何設置如果分配其功能。
二、市民運動公園
司長回應:
之前只是初步方案,未來觀眾席是否增加令學校用家更好使用,會聽取大家意見。但你提到在公園內設社區大禮堂的問題,如果太細沒有意義,太大在公園中又未有找到相應空間。未來我們在北區看看有沒有其他地方,在市政建設上回應到這個需求。
三、街市問題
市政署副主席柯嵐回應:
由舊年開始引入綜合管理外判服務,有關服務是將街市非核心職能交給管理公司去進行,非核心服務包括保安、清潔、諮詢服務及收集價格等。核心服務包括核查巡查計算親自經營、持續經營時間等,是由市政署自己掌握。透過外判管理服務,我們認為綜合管理水平有提高,服務質素亦有提高。明年會將外判服務伸延到沙梨頭街市、祐漢街市和雀仔園街市。
司長回應:
關於街市發展問題,傳統街市經營方式缺少競爭力,這個問題不管是修改法律制度、還是改善街市的環境衛生及優化設備設施也好,這都是難以改變。因為由舊年年頭開始到現在差不多兩年時間,新的法律制度生效了,如果大家有留意各方面都有按法律執行,亦有新的設備設施。例如雀仔園街市設備設施有很大的改進,但這次競投人很少。因為街市的攤檔近年一直是免租,但所售賣的菜、豬肉等價格相比旁邊的超市和菜店貴,和售賣的種類街市受到相應的限制。在這次雀仔園街市的競投可以看到,即使街市環境有大幅改變,傳統街市少人肯入行、少人肯去競投經營,所以傳統街市在市民生活中的定位要重新去思考。而這次沙梨頭街市美食廣場的競投吸引了差不多四百人,這個現象對澳門街市下一步發展有所啟發。傳統街市的經營受舊年實施的公共街市管理制度約束,並非話改就改,話變就變。例如新加坡的社區街市做得很好,有餐飲等服務社區,但會有價錢方面的要求。但按我們現在街市法,我們對攤檔的價格沒有辦法提要求。例如近期豬肉來貨價有一成八的降低,超市等各方面我們都溝通了降過於這個比率,但街市的肉檔降不了這個價錢和比率。但我們沒有辦法,因為我們沒有法律工具,按現在法規定沒有手段要求。例如剛才提到引入一些文創等,但現在街市法要求親身經營和持續經營,他們都是做不到。例如在菜檔中間加入餐飲也做不到,是沒有辦法混在一起。剛才有議員提到有兩百多檔空置沒有經營為何不拿出來競投,因為拿出來的就是菜檔和肉檔,有沒有人投是一回事,但沒有辦法改成文創等。所以我們說傳統街市受制於我們之前通過的街市法律規定,要有所改變就需要法律方面的改變,但不是說改就能改,不過我們可以嘗試。例如剛才提提A區,有關街市用途的建築已經建成,但一定不會用傳統街市的方法,會引入一些新型的經營方法。未必一定會成功,因為做生意沒有人知道會否成功,不過最少是一個嘗試。不應該令街市長期倒蝕,這是一個公共資源,對大家來說經營越來越困難,市民又不光顧是一個雙輸的局面,我們應該面對這個問題去改變。例如現在街市長期免租金,某程度是削弱了經營的動力和競爭力,這些我們都要面對,並不是簡簡單單拿幾個攤檔出來試就可以解決問題。我們對街市的發展非常重視,我們會與社會共同去發展好我們的街市。
議員追問
司長剛剛表示市政署負責的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工程中,除了推進市民健康外,能緩解心理壓力,因為澳門是一個地少人多的地方,疫情後市民的心理壓力也很大,有時想找個地方散步也很難。因此我們強調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工程(的進度與設計),澳門一河兩岸也很漂亮,與珠海相望,如果我們計劃將其打造成一個地標的話,本地居民及旅客也可以使用。而第一期的作用是休憩區,唯佔地較細,將來結合第二期能發揮1+1大於2的效果,現時那區是有售賣飲品的場所,唯場所比較少,將來能連接到融和門,能發揮餐飲功能,雖地理位置不能成為餐廳,希望能成為小型輕食場所。除了政府經營外,更希望給予民間經營,因為做運動或步行的人士作為消費場所,能令長廊空間更好利用。
最後想再提市民運動公園,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設大型公園是市民所期盼,參考黑沙青年營的情況,因預算提升而引起大眾的爭議,所以本次市民運動公園未公佈造價,現時效果圖很美,所以希望政府審慎運用公帑去建設此項目。
司長回應:
林倫偉關注休憩區及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第二期建設,冀能使澳門市民舒緩壓力的地方,以及接待旅客景點,我們設計的方向正是如此。雖然不能有餐廳,但輕食消費點是在計劃内,日後介紹時會再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關於運動公園的大型工程,我們一定會研究控制支出以及善用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