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黃潔貞—行政法務範疇施政問題資料

議員之聲|黃潔貞—行政法務範疇施政問題資料

一.公共行政範疇
1.公務員管理
施政報告列出了《領導及主管人員通則的基本規定》及《公共行政人員通則》將成為明年的立法項目,當中特別強調了會強化紀律與問責制度上,有關內容的確回應社會現時對於提升公共服務與施政品質的訴求。因為現時有部分部門的主管位置是很難找到人上,希望小做小錯,如果只加強罰的方式,沒有同步增加獎勵的方式,會令公務員士氣低落。雖然政府已宣佈明年公務員加薪,但為了提升公務員良性競爭的心理,是否能在修訂檢視《領導及主管人員通則的基本規定》及《澳門公共行政人員通則》時,連同現有的第11/2007號行政法規《規定公務人員工作表現的獎賞制度》一起檢討,既增加問責的重視,也增加獎勵的方式呢?
此外,近幾年政府亦曾修改《公務人員職程制度》,包括將俗稱「195」與「260」薪俸點的職程進行合併;減少部分特別職程,以及進一步完善公職開考制度等,但過去的修訂還有一些職程人員還未能完成調整,例如稽查、海事人員、郵差、勤雜人員。會否再考慮進行修訂?

2.電子政務
非常肯定司長在去年回應本人提問時表示「一件事」會由行政法務司開始做起,今年就在施政方針公佈將開展“出生一件事”及“結婚一件事”的電子服務,相信可以透過流程電子化,涉及多個部門的“一件事”可以一次解決。除了出生和結婚,司長的範疇未來還有哪些“一件事”的計劃?因為現時一戶通已經包含了不同司局部門的服務,有了這兩個“一件事”的經驗,是否有與其他部門協調推動更多“一件事”的服務,甚至多件事一次辦?
另外,過去雲計算中心以及“一件事”集成化服務均是與阿里巴巴合作。因為過去政府在智慧城市上有與阿里巴巴簽訂合同,相關合同據悉已到期,是否仍會繼續合作,又或有其他合作計劃?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一戶通所包含的電子政務持續增加,也有十分顯著的成效,現時更可使用「居民身份證電子標識」,但需要注意的是,服務越多,包含的資料越多,其穩定性與安全性就越加重要,因為無論市民或政府部門很多事情已依賴一戶通進行,一旦出現問題可能產生混亂。由於過往一戶通也曾出現過故障,請問司長對於加強“一戶通”的安全及穩定性,以及準備出現事故時的後備方案方面有何部署?在加強告部門的網絡安全漏洞管理方面有何具體的工作部署?

3.電子身份
政府推出新一代的智能身份證,電子與實體雙軌並行優化居民的身份資料,滿足不同居民的需要。因為政府都投入了不少資源去更新電子與實體身份證的工作,但現時兩者的應用場景都較少,例如電子標識只能在醫療劵、通關及持續進修等情況使用,而實體的身份證亦未能做到一卡多證功能。過去司長亦曾表示未來不會局限於以上幾方面,應用範圍將會擴大,例如若確保有關私人機構的安全和可信性,電子標識亦可應用到如銀行等私人機構,請問現階段是否已有進行、規劃或構思在哪些方面的公共服務或私人機構上增加應用場景?

二.法務範疇
1.家事調解制度
經過本人多年的爭取與建議,非常肯定政府接納了相關意見,將《家事調解制度》納入2024年財政年度特區政府的11個法律提案項目中,也樂見更多議員的聲音共同探討有關問題。當中施政方針提及,“就特定家事案件引入訴訟中非司法主體主持調節的機制,訂定負責協調及推動有關調節的主管實體,並規範調節的運作及程序。”本人是認可有關修法方向,但由於“家庭事”涉及的因素眾多,在調解的過程既要結合法律的思維,也要關顧倫理道德、個人感受等複雜因素,才能增加調解的成功率,這需要有多方的參與。請問司長能否再詳細介紹當中的主管實體、調解的運作及程序的初步構思?如何真正做到「調為先,和為貴」法律促進家庭和諧?

三、市政範疇

  1. 公園、休憩區及兒童遊樂設施
    近年市政署在優化本澳各區公園、休憩區及兒童遊樂設施上的成果有目共睹,不過因為受到區域的人口密度、土地的使用等限制,現時各區情況不一,部分區份已能滿足需求,部分則仍較缺乏,例如北區人口密度高,雖然施政報告有提及,“2023年第三季開展優化台山平民新邨休憩區,台山中街休憩區、花地瑪教會街休憩區及李寶椿街休憩區的設計工作。”但有關工作過去有納入《施政報告》附錄三主要工作時間表中,但今年就沒有列明。請問司長這些優化工作是否有所延誤,何時會動工及完成呢?
    此外,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是澳門北區最多人使用的公園之一,社會多年來都希望進行優化,同樣在過去有列入《施政報告》附錄的工作時間表中,司長在2022年施政中表示將鴨涌河苗圃地段併入孫中山紀念公園,調整公園空間佈局,增加遊樂設施;而今年3月市政署也表示會在年內完成優化方案。但在《施政方針》中指,“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優化工程設計則須配合區內其他工程方可展開。”同樣地,工作時間表也已經沒有提及有關工作。請問司長是否可以更加詳細說明孫中山市政公園的情況?
  2. 市民運動公園
    市民運動公園項目也受到關注,居民都期盼有關項目能早日落成。《施政報告》顯示,將於2025年上半年完成編製計劃。因為無論是市民、運動員及過往一直使用的學校都有不同的需求,請問司長,現時編制計劃將朝著哪幾方面進行,以及如何分配設施滿足不同需求?

3.街市及小販管理
近年,街市攤擋及周邊小販的經營狀況日漸困難,據政府早前向社諮會提供的資料顯示,街市人流逐年下降,而且在疫情過後的今年上半年都未見起色。正如施政方針中提到透過“重新規劃街市的服務分區或定位、引入的新的攤位經營者等多項舉措舉措,切實提升街市的整體經營環境…”,具體的構想如何部署?有紅街市攤販亦關注是否能如期完工回遷?
早前政府亦公佈了本澳目前有273個空置街市攤位,並以菜檔居多。想請問這些空置攤位又有何規劃,有何新構思和想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