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消費獎賞活動(總額、種類、電器)
馬耀鋒提問:
今屆政府繼續推出“社區消費大獎賞”,有部分商戶認為市民消費依然集中餐飲和必須品為主,其他商戶受益有限。同時,有不少消費者把日常消費留在週未使用,所以並非帶來額外的消費,未能完全起到刺激內需的目的。請問司長除對活動的消費總額進行統計外,可否對活動能否促使居民額外消費進行分析比對?
內地好早已經提出了家用電器的補貼計劃,一方面加快綠色家電的更新,一方面刺激內需,今年亦印發了“加力擴圍”的新通知,對手提電話、數碼產品、家電、汽車、營運船舶及家居裝修用品和材料等加大補貼力度,以針對性的方式對相對耐用的產品給予補貼。請問司長閣下,會否參考有關的做法,研究推出針對特定項目的補貼計劃,促使居民進行額外的消費,以刺激內需,讓刺激消費的覆蓋更全面?
另外,消費獎賞活動推出以來,長者普遍表示他們的消費能力較低,計劃對他們不友善;雖然新一期計劃為長者提供300元的立減額,但活動為期10星期,即平均每天的立減額不足4.3澳門元,對長者們的幫助十分有限。長者們都期望能夠增加立減額的力度,或以疫情期間的電子消費劵的方式,照顧他們的消費所需。請問司長會否考慮?
政府回應:
為期10週的“2025年社區消費大獎賞”已推出,全澳有2萬間商戶參加。自3月推出至4月20日,共發放約1.3億元電子消費優惠,累計核銷金額1.1億元,帶動約4.4億元聯動消費,受惠行業以零售業為主,佔約63%,餐飲業則佔27%。
這期大獎賞新增長者拍卡領取300元消費立減優惠,長者在使用立減優惠的同時,亦可參與使用電子支付抽取電子消費優惠。
2.店舖宣傳、引客入區
馬耀鋒提問:
本人一直支持“M嘜”、“特色店”、“誠信店”的做法,澳門擁有多張“金名片”,更是有不少百年老店和具有潛力特色店,施政報告指會推出“專精特色店”計劃,本人希望可以讓澳門“區區有特色,處處是精品”。
然而,過往參加“特色店”計劃的企業表示,感到計劃雖為其增加了知名度,但後勁不足,希望政府牽頭宣傳拓新市場。因此,請問司長宣傳推廣方面,特區政府這最有權威性的宣傳者,有何實施措施為“誠信店”與“專精特色店”增加宣傳的延續性和廣泛性?
能否研究更多積極的措施,幫商戶在平台以及在各不同口岸面向旅客宣傳?除了進駐其他地區APP外,能否開發專屬特色店的導覽小程式,為居民、旅客提供詳細的店舖位置(地圖版)、產品介紹以及優惠資訊等探店攻略?又或者配合未來針對旅客的社區消費大獎賞,令旅客到“特色店”打卡消費同時,到周邊商店消費直接享有折扣優惠等,吸引旅客更加主動去社區消費,將旅客流量轉為消費額,同時讓他們加入成為宣傳者?
政府回覆:
特區政府為迎合旅客習慣,沿用旅客慣用的平台來投入資源,引導入區消費。若政府重新做一個平台,投入和成效都值得評估。
政府已在內地多個社交平台做資源投放工作引流,例如抖音、小紅書等來澳旅遊慣用平台,進行社區引流工作。
3.青年、中年就業、失業及就業不足
馬耀鋒提問:
參考2024年第四季就業調查數據,本地居民失業率維持在2.3%,但就業不足率增加0.5%,升幅達到34.2%,而每週工作時數不足20小時的就業不足人口佔總體接近6成,不足10小時者接近36%,並相對集中在勞動力主體的25至44歲人口,此外失業人口尋找工作時間達4至12個月者亦持續增加,顯示本澳失業率雖未見上升,但就業不足的問題已有進一步突出的苗頭,相關情況值得當局重視。
為此,請問現時因應本澳就業不足的情況明顯上升,且長期失業的情況有所增加。請問當局針對相關情況,有何進一步支援措施,以幫助相關群體盡快解決失業問題,且就業穩定?
誠然,現時國際間青年就業難的情況普遍,特區政府亦推出如實習計劃等措施支援青年就業;但社會一直有意見認為相關支援缺乏配套措施,支援力度及其持續性不足,使得本澳青年只能選擇與自身專業不符或缺乏發展潛力的職業。這一情況對於本澳銳意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多元產業及專業技術人才上帶來不利因素,政府在此方面又有何對策,協助青年人就業穩定?
政府回應:
留意到企業近年“趕用人”,請人趨勢偏向讓僱員“邊做邊學”,實習崗位可能會較少,政府會研究增加大三、大四實習機會,使學生畢業前有就業經驗,亦會推動在基礎教育上加強“產教融合”,讓初中或之前階段的學生了解行業發展。
特區政府非常重視青年就業和發展,除了恆常的配對、實習、見習以及“1+4”的即問即講的講座工作外,還有投放與休閒企業合作,實施就業加培訓的計劃,期望透過計劃,讓青年人盡快投入和認識職場。
2024年,勞工局總共成功配對有14699人次,當中34歲以下的青年朋友佔六成,有9239人。今年第一季,成功配對都有2570人次,當中涉及到34歲的青年朋友有1278人,約為五成。可見青年人比較能夠在此時段內進入職場。
另外,青年人主要傾向尋找文員、服務、銷售和技術性較強的工作,但現時勞動市場裏,最主要欠缺餐飲、酒店、零售等崗位,反映出青年人理想的工作崗位與就業市場中,企業所需求的剛性需求有存在差異。
當局亦透過不同計劃,希望青年朋友即使現時在澳門未能找到工作,在大灣區和深合區內可以順利找到,包括會考慮將“職出前程”延伸到灣區九市和深合區。
4.《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的核查及返還款項
馬耀鋒提問:
特區政府為照顧中、小企業在疫情期間的困難,推出了《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令他們得到喘息的機會,渡過難關,值得社會所肯定。但過去一年,有部分收取計劃援助的中小企反映,有的因為變更科稅的原因,他們被指不符合計劃的受援助條件,而要求返還已收取的款項。
他們都認同如果有錯就應該改正,且基於善用公帑的前提,政府的做法無可口非。在現時的經營環境下,當局的做法會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近年的經營環境欠佳,中小企的生存的確不容易,對於這類返還援助的情況,請問司長能否研究,包括給予分期繳付等不同舒援措施,讓經營者可以喘一口氣?
追問:
社區消費獎賞
計劃針對低收入戶、基層家庭方面,會否有照顧和支持措施?現在的社區消費大獎賞,長者方面,雖然在申請初期的確產生不少麻煩,但起碼有參加的機會,不少市民表示應該思想辦法讓學生、小朋友都有可以參加活動的可能,讓提振措施更精準、更友善、更高效,司長對此有何計劃和想法?
就業支援方面
會否參考香港「展翅青見計劃」等經驗,針對學員的培訓、就業、留任時間,以及僱主補貼等多方面提供適切的援助,為青年乃至中年失業者,開展一系列短、中、長期的就業援助服務,放大政策之間的「協同效應」,提升參加者的就業競爭力,穩定就業。
中小企支援方面
司長能否組織專責小組、企業醫生等定期為有需要的企業檢視營運、給予發展建議?讓當中升級轉型成功企業為創業或其他店鋪分享經驗?同時收集店舖反饋,根據市場實況檢討及修正現行計劃,確保政策的持續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