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 照 行 政 長 官 的 指 示 , 本 局 對 立 法 會 2025 年 1 月 6 日 第005/E5/VII/GPAL/2025 號函轉來,何潤生議員於 2024 年 12 月 18 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 2025 年 1 月 7 日收到之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特區政府貫徹“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理念,持續推動澳門教育朝高素質方向發展。《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已把“加強創意與科技教育”列為重點發展方向。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下簡稱“教青局”)通過課程改革,優化學校課程與教學,加強學生人工智能素養、科學素養、跨學科綜合應用能力的培育。自 2024/2025 學年開始按序實施新修訂的《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資訊科技科“基本學力要求”,並將於 2025/2026 學年實施至初中教育階段,以及於 2026/2027 學年全面實施至高中教育階段。教青局推出配套的課程指引,支持教學人員開展人工智能課程與教學,培育學生所需的人工智能素養。
為鼓勵教學人員不斷深化相關專業知識、能力及教學方法,教青局持續開辦相應的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活動,《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制度》訂定專業發展活動中的核心發展活動,將人工智能、資訊科技教育相關的培訓課程作為教學人員的必修課。教青局推出配合“基本學力要求”及“課程指引”的專題培訓、經驗交流分享活動;並透過與學校課程與教研人員的溝通、學校綜合評鑑等機制,推進學校課程與教學的多元化。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興趣、實踐與探究能力,教青局與澳門科學館自 2023/2024 學年起推出“學生科技教育普及計劃”,於 2024/2025 學年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在原有小三、初三兩個年級的基礎上,增加小學六年級。教育基金的“學校發展資助計劃”亦支援學校配置人工智能及科普教育設
備,為全面發展本澳學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課程體系創設條件。
教青局持續組織本澳學校參與國際評估測試,利用結果研究有助提升學校教育質素和發展學生能力的各項政策。教青局已就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 2023)結果中有關數學和科學課程與教學的發現,規劃舉辦學校報告分享會及安排入校宣導、開辦更具針對性的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活動,增進教學人員的專業能力,並透過加強親職教育,鼓勵家長更好發揮孩子學習啟蒙者的重要角色,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和富趣味的學習體驗。
配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教青局一直重視培養學生的多元語言能力。在加強學生運用英語能力方面,《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保障學校能開發校本特色課程,近年本澳陸續開辦以英語為教學語文、具備國際課程元素的學校或校部;教青局亦持續與本地及外地的高等院校合作,開辦各類英文科教學人員培訓課程,提升本地師資水平;為促進教學人員團隊創新英語教學法,教青局開展“跨校教研先導計劃”,推動跨校教研,鼓勵教學創新和資源研發;為多元化構建學生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更多地運用和提升英語能力,教育基金“學校發展資助計劃”支持學校優化課程、教學及活動、舉辦夏令英語活動等,以及資助高中學生參加國際認可的英語認證測試,包括雅思、托福、多益等。
代局長
黃嘉祺
(副局長)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