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市政署積極優化公共街市的經營環境,包括沙梨頭街市、紅街市、雀仔園街市,改善民生福祉,豐富旅遊體驗。隨著《公共街市管理制度》及《小販管理制度》分別於2022年、2025年3月起生效,為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夯實了法律基礎,本人建議能盡快出台具體的營運方案,進一步帶動街市升級轉型,尤其是營地街市和氹仔街市的優化工作。
營地街市和氹仔街市位處市區熱鬧地段,週邊不乏居民和旅客。當中兩街市歷經多年的使用,即使市政署已持續優化該環境,包括調整攤位面積、佈局,以及翻新公廁等,提高消費者體驗,但癥結在於受到消費者需求變化,新興業態衝擊的影響,越來越少人到街市購物,致使攤販退場,攤位空置率越來越高。與此相反,營地街市的熟食中心備受歡迎,既有本地居民光顧,近年在社群平台的宣傳下,吸引鄰近地區旅客慕名而來,再參照沙梨頭街市的美食廣場實踐經驗,反映熟食中心本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同時,文旅的核心正正在於文化的體驗與傳播,近年旅遊業更注重“旅遊+情懷”的理念,而街市作為民生及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倘若能夠妥善活化,相信能成為宣傳本澳文化的窗口。市政署曾提過會全面檢視全澳街市現況,並結合各街市特點來規劃未來發展方向,並訂定有關空置攤位公開競投準則。對此,期望有關部門盡早推出空置攤位競投,引入更多元化的產品,相信屆時能夠可以充分利用熟食中心現有的客流量,實現更好的聯動效應,為街市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市政署曾提及會全面檢視全澳街市的現況,並結合各街市的特點來規劃未來發展方向,請問目前這一工作的進展如何?另外,有關部門計劃何時推出空置攤位的公開競投活動,以引入更多元化的產品,並利用熟食中心等現有客流量實現更好的聯動效應?
二、市政署於2023年表示,考慮根據營地街市所處區位、民生需要及旅客消費習慣等,對營地街市連同周邊小販區一併作出優化,請問目前有何進展?另外,目前營地街市地下層現用於儲物用途,請問會否考慮加以利用地下層,開闢用作其他用途,例如文創等?
三、隨著氹仔街市的翻新工程竣工,特區政府此前表示會研究“全澳大專院校街市營商創新方案競賽”創意方案的可行性,並開展有關空置攤位的公開競投,引入美食、文創等新業務類型攤位,請問目前對於氹仔街市的發展有何構思及具體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