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澳門位處於西江下游,竹灣海灘、黑沙海灘一般在大雨或惡劣天氣後會出現異常情況,包括樹木枯枝和生活垃圾等數量急增,當中6月出現灘面垃圾較平時明顯增多;而自今年5月底起,竹灣海灘、黑沙海灘的泳灘水質結果多次出現不及格。
然而兩海灘向來是本地居民和遊客休憩玩樂的地方,加上本澳計劃發展海洋經濟、海洋旅遊,垃圾量增多既影響水質,亦影響觀感。本人接獲漁民反映,出海時會見到有內地船隻非法傾倒大量垃圾入海。需要指出的是,相關行為會令部分垃圾會隨水漂流到本澳,嚴重影響海域環境。
澳門特別行政區自2015年依法正式管理85平方公里的水域,相關水域包括竹灣海灘、黑沙海灘。隨著《海域管理綱要法》於2018年生效,當中對海域環境的保護方面加以列明,包括推動海域環境保護、海上災害防治及突發事件處理的區域合作。參考香港經驗,早年粵港成立“粵港海洋環境管理專題小組”,就海上垃圾開展數據信息交換等工作,以便加強監察,盡量從源頭堵截,亦會協調政府部門間的海岸和海上垃圾清潔工作,雙管齊下。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針對海上及灘面垃圾問題,相關部門已積極協調人員清理,除此之外,亦更應從源頭進行堵截。對此,請問會否與內地促成區域合作,兩地加強打擊非法傾倒垃圾,以減少海洋垃圾的產生,潔淨水域?
二、《海域管理綱要法》生效至今,請問相關部門採取甚麽措施來保護海洋自然資源及環境,使得海域得以可持續發展?
澳區政府海事及水務局關於立法會梁孫旭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