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明確指出,將推動體育、文化、旅遊等產業聯動發展,建設“演藝之都”、“體育之城”等目標,並且在政府、企業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已漸見成效,大量演唱會、國際體育賽事及知名演藝項目相繼來澳演出。而且根據統計上半年旅客消費調查結果,來澳觀看演出/賽事的旅客人均消費為5,656元,是所有旅客群體中最高的,反映其所衍生的效益十分顯著。
然而,伴隨著包括演唱會及各項文體盛事的蓬勃開展,各項配套上的問題亦相繼出現,當中票務問題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問題現象,例如不少觀眾因“求票心切”誤墮騙局,根據保安司相關數據,單是今年第一季,涉及售賣門票的電腦或網絡詐騙就有47宗,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2宗。另外也有意見反映,演出搶票難且出現天價“黃牛飛”的情況常見,而且一旦發生突發情況演出取消退票時將毫無保障。這些情況不僅對消費者權益構成威脅,更有損本澳正發展“演藝之都”、“體育之城”的形象。
事實上,政府也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到“會建立活動售票平台,綜合提供文化演出與體育盛事、比賽的票務服務,助力發展演出品牌,促進本澳文化事業的專業化發展,以及提供更多條件舉行大型文體活動。”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政府正興建可容納達5萬人的“戶外表演區”並預計於明年初啟用,屆時將有更多大型且觀眾人數比現時多數倍的演出落戶澳門,為確保這些演出的票務工作順利展開,相關購票平台的建設進展與功能值得關注。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 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及要建立“活動售票平台”,請問現階段的進展為何?因應政府興建能容納5萬名觀眾的“戶外表演區”將於明年初啟用,請問有關平台能否及時銜接,且功能及網絡容量上是否能滿足大量人同時購票的情況?
- 為舉辦大型文體活動創造更規範、健康的環境,遏止門票相關犯罪,有關“活動售票平台”有否研究引入“購票實名制”,以及制定一旦發生突發不可抗力、特殊原因下,明確的退票退款機制,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