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31日“世界無煙日”的主題是保護兒童免受煙草業干擾,當局舉辦控煙座談會及煙害諮詢站等活動,繼續向市民宣傳控煙工作。
本澳控煙工作推行多年,《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法律自二○一一年生效且及後作出修訂,目前室內公共場所基本全面禁煙,也引入禁止電子煙的新規定,煙草使用率持續下降,取得一定成效,這有賴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營造無煙健康的環境。
根據控煙法,衛生局原計劃於二○二一年初公佈最新的控煙總結報告,但因疫情影響已延遲近三年半時間,至九月前才會公佈;儘管未有新的數據,但在實踐中會發現本澳仍面對煙草危害和管控工作的挑戰。
第一,應研究有效措施,遏止吸煙的“火車頭”問題。根據上一份控煙總結報告,公眾一直關注邊走邊吸煙而令周邊行人被迫吸二手煙的情況;當局曾表示,由於本澳街道較為複雜,且涉及不同權限部門,參考其他他方經驗在澳門難以規管“火車頭”,將持續探討可行方案。必需指出,正因為本澳路窄人多,更多的非吸煙者尤其是青少年及兒童,都因為在行人路上窄路相逢,遇上“火車頭”而需忍受二手煙的影響;。在此,本人建議當局須設定目標,加強與各部門和社會商討方案,以打擊吸煙“火車頭”情況。
第二,研究擴大室外公眾地方尤其是未成年人在場的地點的禁煙範圍。根據「澳門青少年煙草使用調查」,2021年澳門13至15歲學生的各類傳統煙草使用率有所下降,但仍有不少比例學生在公共場所接觸到二手煙;亦有不少居民反映,吸煙人士在巴士站”灰線"外吸煙,候車乘客硬食二手煙等問題。本人建議當局研究逐步擴大和完善室外公共場所禁煙區劃定範圍,例如托兒所、學校或醫院等入口指定範圍,又或設定無煙行人道區域,加強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害。
第三,加強執法打擊網上違法銷售或走私電子煙和其他煙草產品的情況。目前電子煙等新型煙草產品五花八門,儘管本澳已修法禁止銷售及入口等,但當局仍需朝著禁止使用電子煙的方向完善政策;加大抽查力度和積極跟進投訴,防範有人透過電商和郵寄等渠道不法進口煙草或電子煙等產品,重點防止未成年人接觸煙草煙霧。
第四,訂定下一階段控煙計劃及具體短中期政策目標。本人促請當局盡快出台新一份《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跟進及評估報告,適時檢視監管措施成效,積極落實建議和持續完善制度;並與各界加強控煙法宣傳教育,讓居民加深認識傳統煙草和新型電子煙的危害,與各界攜手落實新的控煙目標,建設無煙環境,進一步保障居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