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社協)昨日首次討論產假報酬補貼措施檢討報告,政府表示將推出新一輪臨時性的產假報酬補貼計劃,本人希望政府在優化有關措施的同時,亦能出台其他鼓勵生育措施,以應對本澳正面臨的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
出生率持續下降,老齡化加劇,不但對本澳人口結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產生影響,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亦造成不利影響。出生率持續下降,令作為社保供款來源的勞動人口規模未來亦逐漸減少,影響社保基金收入。與此同時,老年人口持續增加將對社保給付造成沉重壓力。
目前,社保基金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博彩撥款、政府每年財政總預算經常性收入1%的共同分享、中央預算執行結餘3%的撥款、受益人供款、外僱聘用費和社保基金投資所得。2022年,博彩撥款和政府財政撥款佔了43.6%,而受益人供款則僅佔13.4%。
社保基金收入嚴重依賴政府撥款不利於社保基金可持續健康發展。在日前口頭質詢大會上,社會文化司司長表示,社保基金每年都入不敷支,前幾年疫情,社保收入非常少,而本澳人口老齡化加劇,預計到2041年,本澳長者將由現時的9萬人增加至16.4萬人,可以預料,社保基金屆時將面臨嚴峻的給付壓力。
可持續原則是社會保障制度重要原則之一,社會保障可持續健康發展意味著既要保障當代人基本生活需求,又要考慮後代人的社會保障要求。雖然根據《社會保障制度》法律,政府對社會保障的給付負連帶責任,但仍需時刻強調社會保障制度“共同承擔、合理參與、共建共享”的理念。本人建議政府逐步完善社保共建共享機制,提升社會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循序漸進改善制度收入結構,增強制度穩定性和韌性,共同推動制度可持續健康發展,進而充分發揮制度保障居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的作用,向著實現社會保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