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澳的整體經濟、就業環境在政府和各界的努力下持續復甦向好,值得肯定。然而澳門在區域的融合發展和構建「1+4」發展格局的同時,我們亦要解決社會和民生的短板,協助本地企業和勞動力有所發展。
今年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當中有不少內容值得我們借鑒。疫情後出現新常態,居民和旅客消費模式出現轉變,本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少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希望政府能以「組合拳」方式推出經濟振興措施。
人才發展方面,我認為是需要兩條腿走路,尤其是在勞動力市場,我們要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但勞動市場較難與新興產業未能有效接軌,就業空間受到局限,當然勞工局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我們仍要想多點辦法,包括在人才發展方面。本人建議制訂一套適應澳門產業發展的職業培訓、認證和嶄新的就業輔助政策,形成人盡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為此,面對新常態,特區政府在本地人資、人才發展方面有何佈局,以更好助力本澳經濟發展,穩定和優化居民就業的環境?
特首回答︰
人才方面,剛已提過有關規劃方向,我不在此重複。
職業培訓方面,我十分認同你提出的問題。2023年勞工事務局開辦9000個職業培訓課程,有1.9萬人參與培訓,發出技能證照方面,超過2.7萬人獲得本地、內地及國際認可的技能有關證明。
所以在這方面來說,政府一直有做相關工作,希望有多一些相關工友考證,這是好事來的。我們都非常支持工聯有工匠學院在內地開設等等,這個我們是完全支持培養人才。
培養人才有兩種,一是剛才介紹的高端人才、優秀人才和專業人才,但這一批是我們所說的直接生產、操作的人才。
而現在我們是希望企業認可這些證書,因為政府已經是完全認可,若企業認為你有了這張證書,是對你以後的向上流動是有得益,這樣才會鼓勵大家申請證書、學習和培訓,這是雙向的。
呼籲企業對有證書的人士給予多些向上流動的機會,這樣便會鼓勵他們多考取證書,因為政府是打開門來希望大家考取證書,有國際、內地和澳門的,但問題是否願意讀和考取?這是我們本身要有的一個措施,但私人企業的話便只能在這裡呼籲,希望企業主對有證書人士的向上流動加以培養,但並非無證書人士便不用培養、不用向上流動,這是同等的。但起碼他在這方面考取證書,有心機在這專業上學習,這是好事,希望多些澳門市民考取多些證書。
培訓方面,澳門幾間大學都做好多相關課程,澳門大學提供免費的中小企培訓課程、在深合區主辦了培訓班、與勞工局合辦帶津培訓課程、建築安全培訓、居民職業技能導向課程,與澳門公私營機構合作提供專業培訓課程;澳門理工大學亦做了社工、護理、經濟、博彩科技、資訊科研、商業管理、文旅休閒管理、國際商務語言;澳門旅遊大學亦做了一系列培訓課程。澳門數間公立大學都是全方位,除了保安部隊高校外,另三間公立大學工作全部需滿足有關政府要求,希望澳門年青一代、就職人士多多用這些渠道考取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