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假期過後,學生陸續回到校園學習。疫後的首個長假期後再上課,社會都關注學生的健康情況及學校的運作。為此,不少學校做好準備,加緊了清潔校園,開學後也會保持入校測溫、加強課室消毒及定期組織班級集體大掃除等。校方亦特別關注學生的家庭狀況,尤其是疫情對學生的心理影響,例如家長的就業情況及經濟負擔、會否有“長新冠”等。
早前,教青局表示春節假期後師生受新冠病毒影響持續減少,未有學校出現集體感染。經聽取衛生部門意見,自本周一起,師生回校及參與本地學界比賽或活動的學生毋須快測。若師生出現不適症狀應自行在家快測,倘結果陽性不應回校及不能參與比賽和活動。另一方面,當局亦表示春節假期前已康復的學生,本周一起體育課、體育類校隊和餘暇活動可逐步恢復正常運動強度和鍛鍊,循序漸進,逐步恢復學生正常的活動量。對當局適時調整學校的防疫政策,本人表示肯定和認同。
事實上,疫下學生的身心發展受到不少影響。早前公佈的“2020年澳門市民體質監測報告”反映澳門市民整體體質水平略有提高,但幼兒、兒童青少年(學生)整體體質水平下降。有學校老師反映,今年小一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較過去下降。戴口罩下,幼兒看不到表情和面孔,對學會辨識情緒和交朋友都有一定影響。
在疫情新常態下,本人相信學生已適應。加上現時疫情平穩,極少人因擔心疫情請假,家長都放心讓未感染學生回校上課。因應疫情,看到教青局逐步調整措施,希望當局持續與校方、家長和學生溝通,逐步放寬學校的防疫措施,令學校的運作復常,讓學生恢復正常的校園生活。
最後,隨着學校課程的恢復,課外活動將正常開展,如到科學館、大專院校上課體驗及赴外交流學習團等,學校也計劃在疫情穩定下恢復畢業旅行、交流活動。藉此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了解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有利各方面的培養,希望政府繼續支持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