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月8日本澳取消由內地及港台入境人士新冠病毒檢測證明要求後,旅遊業快速復甦。早前內地春節黃金周假期期間,日均訪澳旅客量約6.44萬人次,1月24日更突破9萬人次,是自疫情以來錄得最高單日旅客記錄。受惠旅客增長,本澳市面暢旺,商家丁財兩旺。在此基礎上,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日前公佈,自2月6日起,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恢復內地居民與香港、澳門團隊旅遊經營活動。這對本澳旅遊業復甦及恢復經濟活力,將發揮更大的促進作用。
行政長官曾經表示,疫情防控不走回頭路,只會越來越開放。為促進經濟穩步復甦,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政府除繼續加強擴客源工作外,更需與社會各界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維護來之不易的復甦局面。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承載力。疫情前,訪澳旅客量已達3940萬人次。旅客不斷增長在促進本澳經濟發展的同時,亦給社會民生帶來諸多不便。近期,隨著出入境防疫措施放寬,訪澳旅客量持續增長,旅客逼爆大三巴的情景再次出現,旅遊承載力問題或再次引起社會討論。本人希望政府加快各項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運輸能力,增加休閒元素,豐富旅遊資源和旅遊項目,提高旅遊承載力,在經濟發展與居民生活之間取得較好平衡。
第二,提升服務質量,增加旅遊吸引力。作為旅遊城市,服務質素決定城市可持續發展。隨著旅遊業的復甦,一些不良事件已捲土重來,例如個別的士劏客,濫收車資;個別酒店房價飆升等等,給旅客留下不良印象。本人希望社會各界持續做好旅遊服務工作,改善服務質素,提升旅客在澳體驗,在樹立本澳良好旅遊城市形象和聲譽的同時,爭取回頭客,共同把澳門建設成名副其實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第三,平衡人資需求,確保居民優先就業。疫情期間,部分外僱退場,企業僅保留必要人手。隨著旅遊業快速復甦,人資短缺問題凸顯。社會有聲音要求加大外僱輸入力度。需要指出的是,相比疫情之前,現時本澳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仍處高位,最新數據顯示,失業及就業不足居民分別有1.32萬人及1.39萬人,雖然數據具滯後性,但仍反映就業形勢依然不樂觀。本人促請政府嚴格落實《就業政策及勞工權利綱要法》及《聘用外地僱員法》,確保本地居民優先就業。
第四,規劃勞動修法,適時發展勞動權益。疫下三年,當局除依法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例行檢討之外,對發展勞動權益無任何前瞻規劃。本人希望政府盡快對包括《勞動關係法》、《勞動債權保障制度》和《聘用外地僱員法》等在內的一系列勞動法律法規進行系統的檢討和完善,緊密配合“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前瞻規劃勞動權益發展路徑及目標,適時合理提升勞動基準,與時俱進發展勞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