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梁鴻細有關斑馬線過路設施優化的書面質詢

議員之聲|梁鴻細有關斑馬線過路設施優化的書面質詢

當局持續檢視各區斑馬線設置,並因地制宜進行相關優化;自2019年至2022年10月31日為止,已制訂優化方案的斑馬線合共191項,其中145項已完成優化工程,其餘46項則將陸續開展。 優化內容包括:增設行人過路警示閃燈、完善行人過路標誌、調整斑馬線位置,視乎行人動線及過路需求,取消或拓寬擴寬斑馬線等;並向公眾闡釋,本澳設置斑馬線考量,是經參考各國及地區的相關規範及經驗,再結合本澳實際環境條件,客觀科學訂定。

然而,據離島居民反映,隨着氹仔居住人口漸增,過路設施未殝完善,難免影響出行方面的生活品質。如整條柯維納馬路只有在靠近廣東大馬路路口處才有斑馬線,對欲往對面賽馬場乘搭公共交通的人士極為不便,不少行人為縮短過路時間,在未有過路設施的前提下橫穿馬路,險象環生;同時一眾的士司機為方便接載乘客,會在南新巴士站附近停車,自行形成「的士站」,不單打亂南新巴士站的交通秩序,更容易衍生交通安全隱患;另外,澳門半島居民亦表示,部份舊區斑馬線間距過近,駕駛者因需停車讓先,容易造成道路擠塞。

據治安當局最新統計交通資料數據顯示,去年11月車輛「不讓先」問題雖較2021年同比下降5.10%;但行人違法過馬路的宗數卻同比上升4.64%,「衝紅燈」問題更同比上升14.15%,情況值得關注,加強推廣教育,提升道路使用者交通安全意識固然是關鍵,斑馬線等過路設施的優化,同樣為理順交通、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 從居民反映的意見得知,本澳各區斑馬線仍有持續檢討及優化的空間,而斑馬線設置,與地下通道及人行天橋等的作用發揮、人流及車流量等因素密切相關,需要全盤綜合考量,當局會否考慮研設年度或季度過路設施優化規劃,向公眾透露各區斑馬線、地下通道及人行天橋等過路設施優化的時間表?今年有關斑馬線優化的項目有多少,相關進度及完成目標如何?

二. 有關柯維納馬路過路設施缺乏問題,早於去年四月在離島社會諮詢委員會上提出,請問相關優化工程將於何時開展?暫未能回應居民相關訴求的原因是什麼?本澳斑馬線的距離設置以及分佈疏密,在技術上是否存有一定的標準規範?國際標準斑馬線間的距離宜大於一百五十米,本澳合乎相關標準的斑馬線設置比率為多少?

三. 當局表示,本澳永定街與看台街交界,及美副將與文第士街交界的兩組斜行斑馬線效果不俗,能減少行人二次過路,縮短行人過路所需時間及提供額外過路空間;因此,經分析荷蘭園大馬路的道路條件及車輛通行壓力,於去年11月啟用荷蘭園大馬路與羅利老馬路交界的斜行過路設施,請問未來會否陸續增設相關設施,具體的規劃安排如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