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23
關注就業問題
數據顯示2021年博彩業第三季統計,博彩業有八點一萬名從業員,今年第三季為六點六四萬名,一年內減少了一萬四千六百個崗位,所以相關行業職位是有減少。長官講政府在賭牌競投上會保障員工就業,但係我覺得你叫佢哋唔洗驚唔代表員工真係唔驚,因為真擔心。例如衛星場究竟如何處理呢?未來情況未明,我們有冇預案和方案可以保障到員工讓他們真正能夠安心工作呢?這個問題我覺得政府需要作出進一步去交代,即使不在今日。希望當局在博彩牌照審批過程之中能夠體現保障僱員就業並真正作出落實。
工聯同事在參與配對培訓中看到勞工局職員好辛苦好努力做工作,但當中有成效不彰的地方,我們需確實作改善提升成效。今年首九個月政府為兩萬五千多人的面試配對,成功率大概兩成左右。其實成效提升我認為勞工局有監察角色,更重要是需要有培訓加實習的辦法,需要落實去解決結構性失業的根本問題。
第一個需要防範假招工,不合理條件聘用。我們鼓勵求職者要自己努力自強不息,但很多求職者寄出求職信後冇音訊,最後連帶面試信息都未收到。有聘請的職位薪酬遠低於市場價格但高門檻入職要求,而且只開出幾千元工資,但需要大學學歷並在語言和工作經驗上設限。這樣求職者最終一定沒法合乎條件沒法獲聘。應如何作出處理?勞工局是否了解相關情況?最近無論建築業和其他行業我們都收到反映有聘用外地僱員的本地公司將本地人成批成批進行解僱。這些個案我們有帶同受影響員工去勞工局投訴,究竟勞工局最終如何處理?不得而知但這些個案我想知道在我知、社會知和勞工局都知道。希望政府真的有機制去處理,這些抵觸違反本地人優先就業政策的個案,究竟局方跟進的情況和最終處理的結果。
第二外顧退場,好多企業會向我反映中小企可能只有十個八個外顧,但局方減其一半名額,但如何讓大企業亦按相應的比例讓其有衝勁去落實外顧退場呢?我覺得當局需要作檢視。另外,政府常講本地人願意做的工作,當局會退外僱,問題如何作真正落實?正如李振宇議員說年紀大的本地居民會被就業歧視,因為過兩年你都退休故不獲聘用,而年紀輕的居民因欠缺相關經驗又不獲聘。剛才司長講到局方在青年實習計劃有效果幫到求職者,但職位增多後為局方不讓其它非應屆畢業生的其它待業者但願意作出嘗試的居民,開放讓其作出申請?為何不去善用並透過這些實習計劃更多地拉動企業去給予本地居民機會。盡管他們欠缺相應知識,但他們願意學願意做。政府只在一直講動態調整外僱的數量,但具體會如何落實和處理。今天等到司長一個資訊,未來經科局金管局和其他嘅行業和部門都會參與其中。希望能象今年在勞工界推動,同業界努力之下,金融業開放二百多個職位用於聘請本地居民。我們希望將來無論在餐飲、酒店、零售、博企、資訊科技以至公共工程或者政府外判,都能夠有這樣的方向,透過正式的就業配對,將一些崗位還職於澳門人。
在今年第三季嘅統計失業超過半年有一萬五千人。而失業者之中,不單年齡大被就業歧視,而年齡25歲至44歲居民超過一半即八千人亦失業。當中好多都來至博彩業的有學識有學歷的從業員,而他們被解僱之後返回不到行業裡面就業。希望政府在職帶薪培訓上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政府施政報告中都有提到,設施維護、酒店、飲食業廚師這些崗位,現時在六大博企裡面,設施維護有490個外僱,廚師有2000個外僱,故絕對有條件可以騰出給予本地人就業。但政府同步於上年只開設了設施維護開得184個人次參與嘅課程、廚師開得一個班13個人參與。為何對上述有崗位有辦法騰出來的職位,不開展針對性開課程。將來金融業建築業資訊科技零售博彩會否出台相應計劃給予入職學習實踐考證,然後進而成為一個正正式式的僱員,希望當局能作出交待。
完善修訂勞動法
最後我想表示,對司長您剛才回答李振宇議員關於勞動法之完善,我沒法作出認同。疫情持續三年影響好大,局方表示明年會復甦旅客會增多。但無顯示政府在勞動法修訂上有更積極的態度,亦未見局方在勞動法在明年作檢討和修法。過往曾表示經濟向好居民高薪厚職冇需要修改,經濟下行時候又不合適作修改。明年施政方針,工會法職安健都是本年應有的工作,並未有作出交待。勞工法入面長期反映如欠薪。貴賓廳大家睇到法院審判結束後,員工至今還未收到賠償。我們長年要求政府檢討勞工法中欠薪機制,在疫情下更為嚴重但未見當局處理。工商意外受害人收不到賠償,停工補償亦未見處理。
物價油價問題
在上次行政長官答問嘅時候都有作出提問,當其時行政長官表示本澳水平比歐洲地區相關漲幅不是很高,尚算穩定在百分之一左右。但我認為政府這樣解讀無法掩蓋居民在面對沉重經濟壓力所面臨的困難。以八月份數據為例石油氣價格上升百分之十七點五、家居服務升咗九點五一、交通裡面車輛燃油升百分之二十二點七四,這三個都是升幅較大的部分,並且是居民食住行最重要的支出。所以當局說平均而言是物價整體平穩但並不表示居民不需面對物價增長帶來經濟的壓力。其中最大嘅問題上年同期比今年第三季,居民收入中位數減了三千元。本地居民失業率現今仍維持百分之五,全職僱員減少三點一五萬人。這些數據好清楚表明居民收入減少、失業有所增加和物價變貴。我仍然好希望政府重視有措施遏抑抬價的行為作出處理。第二物價上雖然現金分享等惠民措施有所幫助,但政府還需要了解民間疾苦,方能作出精準分析以推出適當措施支援居民。第三就油價問題,本人多年均有作提問,消委會至今未能夠體現到透過消保法索取價格,但即使能了解相關價格消委會或經科局都難以做措施。土地批給沒有條款限制,亦冇調價的機制,又不屬公用事業受到一定嘅監管,究竟如何去處理油價加快減的問題,這是社會公眾多年來都想獲得的答案,我都希望司長明年施政中落實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