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物理氣象局日前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九澳、氹仔大潭山及路環市區氣象站錄得超過二百四十毫米總雨量。受持續特大暴雨及潮漲影響,多個低窪地區出現嚴重水浸,包括氹仔菜園路、偉龍馬路、松樹尾、黑橋街、石排灣圓形地及路環舊城區等。
議員李良汪指出,氹仔舊城區水浸問題長期困擾居民,至今仍未有效解決,而是次暴雨引起的嚴重水浸,凸顯當局在緊急排澇和應對措施方面仍有不足。儘管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分階段建造雨水泵站,但第一期工程目前仍未有判給結果,且整體工程預計至二O二六年第四季才完成,短期內難以改善該區排水能力。
他認為,短、中期應對措施方面,應充分運用智能化渠務管理系統,基於監測數據加強對水浸黑點的事前清疏工作,避免渠網堵塞引起嚴重水浸;同時須全面評估水浸黑點區域的管網在極端天氣下的承載能力,儘快升級如氹仔舊城區此類水浸黑點的排水管網,以逐步解決長久存在的水患問題。
此外,他稱,暴雨期間多處路段因嚴重水浸而臨時封閉交通,導致交通癱瘓,嚴重影響居民上班及出行。不少居民反映,由於當局沒有制定僱員在暴雨天氣上下班的工作指引,僱員在通勤期間遭遇水浸引起封路,無法準時上班或不能上班,或會被僱主以扣減薪酬或年假,以及發出警告等方式處理。故此,期望特區政府能借鑑鄰近地區的做法,制定惡劣天氣及“極端情況”的工作安排,為勞資雙方提供指引,以平衡勞資權益。
李良汪提到,市政署於去年完成“渠務維護及管理系統”構建工作,透過系統收集公共下水道的資料,實現渠務維護工作的電子化及可視化。他質詢是次暴雨前夕,當局有否透過相關系統評估水浸黑點的渠網情況,並增加對相關地點的清疏頻次?針對氹仔舊城區水浸問題,除計劃中的雨水泵站工程外,當局還有哪些措施緩解泵站建成前的水浸風險?會否儘快檢視並更新包括氹仔舊城區在內水浸黑點的地下排水管網系統,進一步提升本澳地下排水系統的承載力?
此外,當局在暴雨後巡查發現,部分積水較嚴重的地方除因持續強降雨令山洪暴發外,亦涉及未開發土地及建築工地缺乏排水設施或超出負荷,導致大量雨水湧向馬路。他要求當局交代,會否全面排查本澳其他未開發土地及建築工地的排水系統,並落實改善措施,以避免風雨季期間因排水問題影響社會正常運作?
雖然《勞動關係法》已規定僱員在惡劣天氣情況下,因實際困難或公共交通服務暫停及受影響等原因,造成缺勤或未能按正常時間上班時,應視為合理缺勤。然而,社會認為法律對暴雨期間上、下班安排缺乏具體規範,未能充分保障僱員權益。他質詢當局會否參考鄰近地區的做法,研究制定暴雨天氣下勞資雙方工作指引的可行性,以明確通勤安排、停工與復工、薪酬與津貼發放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