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2022年11月03日 議程前發言
最新一期統計局公佈的就業調查結果顯示,本地居民失業率為5.2%,較上一期下跌0.3個百分點;本澳就業情況有所改善。但另一方面,博彩業、酒店及飲食業的就業人數合共減少了6,100人;而第3季本地就業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數按季減少2,400元至17,000元。有關的情況顯示本澳的就業環境仍然非常疲弱,工資收入的減少亦都對不少“打工仔”帶來一定程度的生活壓力。冀特區政府致力“救失業”的同時,關注就業人口結構變化和工資收入減少的情況,研究透過優化現時的就業政策和輔助措施,以促進本地僱員就業,穩定和提升僱員工資收入。
此外,繼周邊地區疫情反復之後,最近本澳亦爆發疫情,令到社會出現各種的擔憂,本人尤其關注疫情對僱員的影響。勞工界一直希望政府建立停工補償的機制,從制度上完善對僱員的保障。與此同時,希望政府對已有的一些制度性保障存在的不足作出完善,以更好維護僱員權益。
一方面,每次疫情都對不少居住在內地,而在澳門工作的僱員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通關措施的限制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各種的不便,而疫情引致的停工,不僅沒有制度上的保障,甚至連公司提供的友善措施有時亦未必會覆蓋他們,令他們面對著不少的困難和壓力。對此,在疫情持續和防疫政策不變的情況下,促請當局與內地政府磋商,為居住在內地的群體建立一套人文關懷的機制,以減少對他們的影響。此外,呼籲具條件的企業能夠實施友善政策,支援員工,同舟共濟,同心對抗“疫境”。
就僱員因工作感染新冠病毒的保障方面。現時,員工若被證實因工作感染新冠病毒,則可歸屬於《工作意外及職業病損害的彌補制度》規定的工作意外。而根據保險公會今年六月三十日發出的通告,有關僱員可依據第40/95/M號工作意外及職業病保險法例的規定,向僱主作出追討和向保險公司索償,但須提供有關意外是由其工作引致的證明。
工會早前收到個案反映,有僱員依法向保險公司申請工傷賠償時,被要求提供一份由衛生局開具的「源頭紙」,而經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查詢,得到回覆是,當局不會發出此份證明文件,致使最終未能成功索償,甚感不公和無奈。對此,促請當局協調處理好有關的技術性問題外,能進一步考慮優化有關的處理機制。而為更好保障僱員的權益,一些地區或國家或者將因工感染新冠病毒列入職業病;或者已經開始大力推動修法爭取列入職業病,例如香港、英國等。希望當局亦能夠參照有關情況,結合本澳實際研究進一步強化相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