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疫情反覆不定,各行各業持續受影響。隨著六月十九日本澳社區再次發現確診案例,且暫時源頭未明,大批居民需要隔離,亦為配合防疫而減少外出,不少商企暫停運作,不少僱員再次需要停工。特區政府因應疫情突發情況,隨即宣布出台預算約為一百億澳門元的七項經援措施,以支援社會市民,攜手抗疫共度時艱。
七項措施包括豁免或退還例如工商業活動場所的房屋稅等不同稅項及費用、向的士業界提供燃料補貼,以及推出新一輪《僱員、自由職業者以及商號經營的援助款項》等,無疑起到“及時雨”的作用,但由於仍需要向立法會提案並經審議通過,之後再由政府制訂相關法規頒布實施,社會對於計劃細節及適用範圍頗為關注,也期待政府加快落實有關方案,以緩解相關受影響的商企或居民的壓力。
為此,李靜儀議員向當局提出以下質詢:
一、特區政府積極推出新一輪《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方向值得肯定。有關計劃分別於二○二○年及二○二一年亦有推出,但適用範圍有所不同。僱員方面,首輪援助涵蓋的範圍較廣;但去年則收窄至年工作收益低於14.4萬元的低收入僱員,未能兼顧其他受疫情影響而放無薪假或收入大減的僱員。基於今次疫情的影響廣泛,不少商企停業或僱員停工等,且未可預料疫情持續的時間。請問當局經檢視和總結之前兩次《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實施的情況後,會如何優化新一輪計劃?會否適當放寬資格和條件,擴大援助對象,讓更多失業、放無薪假、減薪或開工不足的居民得到援助?
二、疫情已持續兩年多,不少家庭面臨經濟困難和就業問題,政府持續出台經援措施確實有助紓解民困。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今年第一季的13,000多名失業者中,尋找工作7至12個月的有2500人,而待業超過一年的有近1500人。這些長期失業人士及家庭面對更大的經濟壓力。請問新一輪經援措施是否適用相關群體?如何加強對失業人士的經濟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