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月 20 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閱兵指揮機構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將副主任徐貴忠介紹閱兵準備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新征程的首次閱兵
時長約 70 分鐘
9 月 3 日,將舉行盛大閱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這次閱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新征程的首次閱兵,是人民軍隊奮進建軍百年的嶄新亮相,是偉大抗戰精神和偉大民族精神在新時代賡續傳承的重要體現,是堅持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鄭重宣示。 閱兵活動按照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時長約 70 分鐘。其中,閱兵式環節,受閱部隊在長安街列陣,光榮接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檢閱。
目前,閱兵各項準備已基本完成,全體受閱官兵將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接受黨和人民檢閱,共同迎接 9 月 3 日這個值得世界人民永遠紀念的勝利之日。
將抗戰元素融入閱兵設計中
凸顯抗戰紀念屬性
在抗戰元素呈現上,注重把 1945 年抗戰勝利、80 周年紀念、14 年抗戰歷程等與抗戰勝利緊密相關的年代符號融入到閱兵規模、裝備數量、隊形編排等設計中,豐富閱兵的內涵意蘊,凸顯抗戰紀念屬性。在紀念氛圍烘托上,把奏唱抗戰曲目融入到紀念大會的暖場環節,由聯合軍樂團和合唱團現場奏唱《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衛黃河》等反映抗戰時期的經典曲目。
徒步方隊體現「一老一新」
空中梯隊一些明星裝備首次公開亮相
這次閱兵,編設 45 個方(梯)隊。
徒步方隊,體現的是「一老一新」,「一老」就是抗戰老部隊,受閱人員主要從前身為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等單位,以及抗日根據地所在省份民兵為主抽組;「一新」就是軍事力量結構新佈局,包括「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系。
裝備方隊按照實戰化聯合編組,編陸上作戰群、海上作戰群、防空反導群、信息作戰群、無人作戰群、後裝保障群、戰略打擊群等。
空中梯隊,按照模塊化、體系化編組,由先進的預警指揮機、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組成,基本涵蓋了我軍現役主戰機型,很多是大家關注的明星裝備,還有一些是首次公開亮相,充分展示我軍空中作戰力量的跨越式發展。
參閱的裝備數量型號達上百種
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占比很大
參閱的裝備數量型號達上百種,按照戰時要求,編組了精幹的保障力量,裝備聯合保障實現了向戰術層面的延伸,全程高效支撐高強度、快節奏地訓練實施。
這次參閱的武器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占比很大,地面和空中裝備都是體系編成、混合編組,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也是第一次對外展示,充分彰顯我軍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能力。
所有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
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
這次閱兵所有的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是繼 2019 年國慶大閱兵後我軍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集中亮相。主要特點是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展示我軍的體系作戰能力;遴選陸上、海上、空中系列無人智能和反無人裝備,以及網電作戰等新型力量受閱,展示我軍新域新質戰力;集中亮相一批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展示我軍強大的戰略威懾實力。
專門安排無人、水下、網電等新型作戰力量群
這次閱兵在編排設計上,新域新質力量比重上升。除了徒步方隊的 4 支戰略兵種本身就代表新域新質力量外,在裝備方隊中,還專門安排了無人、水下、網電等新型作戰力量群。
受閱方隊將擎軍旗和武警部隊旗集中亮相
閱兵中首次集中展示
今年八一前夕,習主席簽署命令,發布 4 支兵種軍旗旗面樣式,標誌着我軍構建起以八一軍旗為主體、軍兵種軍旗為補充的新時代人民軍隊軍旗體系。這次閱兵,在黨旗、國旗、軍旗引領下,受閱方隊將擎軍旗和武警部隊旗集中亮相,這是我軍力量結構新佈局在閱兵中的首次集中展示。
利用北斗定位、智能評估等系統和模擬仿真手段
節省訓練時間、提高訓練質效
閱兵動用上萬人、上百架飛機、數百台地面裝備,要實現整齊劃一、精准協同、米秒不差,如同組織一場戰役,整個閱兵的籌劃準備和組織指揮,需要科學的訓練和周密的保障。
這次閱兵訓練注重科學訓練,利用北斗定位、智能評估等系統和模擬仿真手段,輔助開展基礎訓練、編隊訓練、空地協同訓練、複雜場景訓練、特情處置訓練,以及訓練考核評估,效果非常好,節省了訓練時間、提高了訓練質效。
堅持實戰標準
依托戰時指揮體制指揮閱兵行動
這次閱兵,突出實戰標準、緊盯聯合要求,通過閱兵訓練助推聯合作戰能力的生成提高。
堅持把閱兵準備作為錘煉官兵戰鬥作風、檢驗部隊指揮、協同和保障能力的練兵機會,依托戰時指揮體制指揮閱兵行動,採取作戰推演方式研推方案計劃,特別是一些新型裝備,部隊接裝不久即按受閱標準進行高強度訓練,受閱準備的過程也就是能力生成的過程。
按照實戰要求抽組不同領域的專家和技術骨幹,構建了扁平高效的保障力量體系,實現聯合保障向戰術層面的延伸。
聯合軍樂團 14 個排面寓意 14 年抗戰
前排 80 名禮號手寓意抗戰勝利 80 周年
在演奏曲目的設計上,精心編排《松花江上》《保衛黃河》等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曲目,同時也專門創作富有時代特徵的新曲目。
聯合軍樂團在演奏隊形編排上,整體設置 14 個排面,寓意 14 年抗戰;前排設置 80 名禮號手,寓意抗戰勝利 80 周年。這樣編排,既注重融入歷史元素,又考慮凸顯時代特色。
受閱的維和部隊方隊
具有東北抗聯血脈
這次受閱的維和部隊方隊,遂行過國際維和任務,具有東北抗聯血脈,涵蓋工程兵、步兵等兵種專業。這樣安排,既突出對抗戰勝利的隆重紀念,又展現我履行國際義務、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擔當。
從 15 個省份抽組民兵參閱
覆蓋抗戰時期黨領導的主要抗日根據地
新時代民兵轉型重塑,邁向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發揮了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使命作用。這次閱兵,從 15 個省份抽組民兵參閱,覆蓋抗戰時期黨領導的主要抗日根據地。在受閱着裝上,此次民兵方隊與以往的閱兵相比也有很大創新,將充分展現新時代中國民兵的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