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政府在上月底陸續開始發放2020年度職業稅退稅款項,有關退稅措施加上近期發放的現金分享與“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等,將能一定程度緩解居民在疫情下的生活與經濟負擔。值得注意的是,是次職業稅退稅百分比是60%,上限為14,000澳門元。然而,相比起政府曾在“2021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中,將2019年度職業稅退稅百分比由60%調升至70%,上限由14,000元調升至20,000元,兩者存在一定的差距。雖然上述措施屬臨時性質,但現時經濟與就業情況對比2021年更為嚴峻。因此,社會一直有聲音認為現時退稅百分比與金額上限有調整的空間。
事實上,自疫情以來本澳就業市場出現不穩,特別是近期部分博彩中介人公司及衛星賭場相繼結業;同時亦有一群即使沒失業、但收入減少,他們的家庭生計都受到影響。這些員工現時或過往都是處於中等收入人群,繳納了一定的職業稅款。退稅措施是對包括以上提及的人群,本澳所有勞動工作者過去為經濟作出貢獻的一種實質肯定與成果分享;而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減輕居民的職業稅負擔,有助提升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
除了退稅措施外,現時能體現對中等收入人群支持的措施就是職業稅的部份豁免,自2011年起本澳職業稅免稅額調升至144,000澳門元,即平均每月收入低於12,000元即可免稅,但有關金額自2011年度施政報告提出至今已再無調整。面對疫情的艱難時期且在短時間內難以消失,當局如能藉此契機讓稅務制度更貼合社會的實際情況,在具體政策上擴大現有各項臨時免稅、退稅與稅務減免措施並轉為恆常性,將有助提高居民對經濟復甦的信心。
對此,黃潔貞議員提出以下質詢︰
1. 面對疫情嚴峻對經濟與居民收入造成的影響,當局會否研究參考“2021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在明年的退稅措施中,將職業稅退稅百分比由60%調升至70%,上限由14,000元調升至20,000元,以緩解居民特別是中等收入人群的經濟壓力?
2.過去職業稅免稅額是144,000元,期間本澳居民月收入中位數已由12,000元上升至20,000元,請問當局能否研究根據居民月收入中位數的上升幅度,對現時職業稅免稅額作調整,讓職業稅制度能更貼近社會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