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馬耀鋒關注內港碼頭業務調整問題

議員之聲|馬耀鋒關注內港碼頭業務調整問題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日前政府表示,為開展內港南雨水泵站及相關下水道工程,將要求內港持臨時佔用准照的碼頭在下月限期前依例改回“非貨櫃”方式上落貨[1],有關安排引起業界及社會關注。首先,本人認同有關安排有助降低該區在工程期間的交通壓力,減少碼頭業務對周邊民居日常生活的影響,同時亦有利內港的長遠整治計劃,為未來打造沿岸商業街及水岸公園走出第一步[2]。

然而,經內港入口本澳的貨物主要為超市食品、糧油、醫療用品及藥物等等民生用品,供應量佔全澳相關貨物的七至八成[3];有業界表示,若然從九澳碼頭落貨再運回本澳,因運輸距離的延長及跨海等因素,運費將有較大升幅,成本最終將轉嫁至市民身上[4],有關可能性在現時經濟環境欠佳的情況下,值得政府重視。

另外,相關調整屬於對社會及業界有顯著影響的重要決定,事前應當設有充裕的諮詢及溝通的過程,以推動業務調整能夠平穩地開展、過渡。就著相關過程,政府當局曾表示,早在2021年年底已針對有關安排持續進行協調及解釋工作[5];然而,業界表示有關調整決定倉促,他們期望當局在作出決定前可更多諮詢行業意見 [6]。亦有業界提出由外國運澳的貨櫃遷至九澳碼頭,但維持集裝箱在現時的碼頭上落貨,以分流方式降低對業界的影響,同時有助減少在路行走的貨櫃車數目。

為此,針對內港業務調整可能對社會物價造成影響,以及當中的協調安排,馬耀鋒議員提出以下質詢:

  1. 受疫情影響,本澳經濟疲弱,需要政府推出電子消費計劃等措施以關顧民生;但業界表示,倘若因運輸因素致使運費提高兩成,相關民生用品的貨價將可能提升百分之五。請問當局對於調整安排可能造成的物價上漲,有何支援或協助措施避免相關情況的發生,以防止讓市民百上加斤?
  2. 對於內港碼頭業務調整的安排,請問當局在事前與業界開展了哪些溝通和磋商等協調工作?就業界反映的情況,現時是否已有良好的解決方案,助業界適應有關安排?
  3. 目前本澳友誼大橋及西灣大橋交通壓力飽和,交通擠塞的情況已是常態,而碼頭業務調整後各類大型物流車輛又將主要使用兩條大橋來回運送貨物,相關交通壓力勢必加劇。加上現時本澳貨櫃車司機的人數不多,貨物更可能無法正常運送。請問當局針對有關情況,對上述地點將作出哪些交通措施,以配合本澳民生用品的運輸需要?

參考資料:
[1] 海事及水務局,關於內港運碼頭貨櫃業務調整,https://bit.ly/3NJhUDn
[2] 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技術報告,https://bit.ly/3GvCDbz
[3] 澳門日報,業界指內港碼頭搬遷七弊端,https://bit.ly/3z9MEtg
[4] 同上
[5] 澳廣視,內港3碼頭下月底前須調整採非貨櫃處理貨物,https://bit.ly/3x1skc5
[6] 澳門日報,業者:內港碼頭倉促搬遷 恐影響貨品供應,https://bit.ly/3Nj2ndX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