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碧琪質詢當局會否繼續推進“非全職工作制度”,以儘快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切實勞動保障?勞工局代局長陳俊宇表示:在制定非全職工作制度方面,特區政府於2018年公佈相關的公開諮詢總結報告後,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勞資雙方曾就法案內容進行討論及發表意見,反映出社會上對非全職工作制度的設立存有較大分歧。因此,特區政府按社會經濟情況和整體就業形勢,對制定非全職工作制度再作考慮。儘管現時未有規範非全職工作的特別法例,然而,只要存有勞動關係,僱員的勞動權益均受到現行《勞動關係法》的保障。
宋碧琪質詢當局的“就業+培訓”、“職出前程”等計劃的范圍小、時效短,不少崗位難以滿足青年及畢業生的就業需求,質詢當局會否進一步優化相關計劃內容,包括拓寬崗位範圍,增加名額等措施,給予青年更多機會及有效幫助?陳俊宇表示:至於青年就業支援方面,本局為了協助青年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出具針對性的各項支援措施。除了提供各類就業配對服務外,亦透過專場配對會、大型招聘會及於畢業季舉辦青年就業博覽會等,協助青年對接不同範疇的崗位,以提供不同的就業選擇。
此外,本局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作推出就“業+培訓”專項計劃,提供豐富多元的專業職位空缺,包括不同範疇的前線服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材的職位,部分職位不設工作經驗或特定學歷要求,或以應屆畢業生為招聘對象,以吸引青年求職者參與。本局亦會持續擴大就“業+培訓”專項計劃的職種覆蓋範圍及增加項目數量,由2023年9個項目增至2024年27個,增幅達三倍。2023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計推出了53個項目,合共792人獲聘用。
另一方面,為了讓高校畢業生能盡早累積工作經驗,為正式就業做好準備,本局於2020年推出“職出前程實習計劃”,幫助青年在綜合旅遊休閒、金融、科技、大健康、公共事業及建築等領域累積實務經驗及拓展就業機會,目前正研究將該計劃延伸至內地,助力青年積累兩地工作的實務經驗。該實習計劃自推出至去年,累計有640名青年因表現優秀,獲實習企業聘用。
就質詢中提及實習計劃崗位較過往有所減少的問題,須指出,為了增加高校畢業生與實習崗位的匹配度,現時更加注重提供具質量的實習崗位。同時,有鑒於過往每年的實習崗位供應數量均超過申請人數,故本局從提質及實際參與情況對實習計劃名額作出調整。
附上原書面質詢一份:
特區政府過去透過《勞動關係法》及第4/98/M號法律《就業政策及勞工權利綱要法》規定,非全職人士可按比例享有休息休假、工資權、解僱賠償等基本勞動權益,以及疾病援助、有薪假期等福利。過去由於本澳行業性質,不少行業或工種對兼職都有較大需求,加上兼職具備臨時性和自由性,不少居民都按自身需求選擇兼職的形式工作。為有效保障兼職僱員的勞動權益,當局過去曾就制定“非全職工作制度”展開諮詢工作,但因勞資雙方暫未取得共識,導致相關制度至今未能得到有效推進,非全職工作長期處於法律真空狀態,兼職僱員的勞動權益始終都未得到有效保障。
隨著就業形勢及經濟結構變化,不少青年也長期以兼職工作為主。但長遠而言,青年以兼職維生對多元產業發展,及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上會造成一定影響。當局推出“職出前程實習計劃”、“就業+培訓”等計劃以支援青年及應屆畢業生就業,不少青年都積極參與,但相關計劃的獲聘比例偏低,根據勞工局在口頭質詢大會指出,去年至今年四月“就業+培訓”專項計劃推出32個專項,有425人有興趣參與,最終聘用20人。而“職出前程實習計劃”的實習崗位在逐年減少,今年更是只有850個崗位。相對青年及應屆畢業生來講,就業空間仍然不足。今年畢業季即將來臨,特區政府應儘快出台針對性措施,以給予青年人更多機會及幫助,確保就業市場整體穩定。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經濟財政司司長日前在口頭質詢大會表示,就“非全職工作制度”重新研究需觀察整體就業及社會經濟情況發展趨勢而定。而兼職工作早已是本澳重要的就業形態,亦是未來主要就業趨勢。為此,請問當局會否繼續推進“非全職工作制度”工作,以儘快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切實的勞動保障?
2、當局推出的“就業+培訓”、以及“職出前程”等計劃,雖有一定成效,但短期措施範圍小,時效短,導致不少崗位都難以滿足青年及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對青年就業未能給予更大的援助。為此,請問當局會否進一步優化相關計劃內容,包括拓寬崗位範圍,以及增加名額等措施,給予青年更多機會及有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