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以後,本澳以朝著非博彩元素的多元產業經濟發展為目標。但隨著疫後國內旅遊事業的發展及「澳車北上」政策的出台,本澳中小企營商環境受到一定的衝擊;旅客亦不像疫前一般的旅遊方式,轉變以「特種兵」及即日往返的旅遊模式為主。雖則以往政府推出各項消費優惠及特色活動,以期吸引居民及遊客消費,並獲得短暫成效。然而,為推動旅遊業及中小企營商的可持續發展,重建本澳生活產業的吸引力、旅遊體驗及商品性價比,才是留住大眾的關鍵。
要推動澳門經濟發展,提升本地消費吸引力,需從區域聯動、生活產業升級及消費性價比構建等多方面發力。因此,通過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的交通聯動及國際旅遊推廣吸引旅客,升級本地生活空間、增強社區環境的吸引力與體驗感,以及建立性價比較高的消費環境,才能有效吸引居民及旅客留澳和來澳消費。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本澳與大灣區城市聯動交流,才可能有效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因此,請問當局會否考慮聯同香港及灣區各大城市,推動高鐵、客運及船運的連結優惠,帶動旅客來澳旅遊?會否考慮與一些旅遊集團企業如Trip.com、Agoda等推廣旅遊合作,以外語投放廣告推廣澳門,增強全球對澳門的認識?
二、要讓居民及遊客願意在本地消費,需要徹底重建本地生活產業的吸引力及體驗感。請問當局會否考慮參考其他城市,如新加坡或首爾,將城市日常生活空間升級,從街市、小商戶、社區商場,到特色街道、文化市集,讓本地生活變得更多元及更有質感?會否設立「本地生活創新基金」,鼓勵澳產品牌、小店創新升級,並補貼裝修、數碼化、品牌再造等方面的支出?此外,如何完善打卡點的設置,促進引客入區?
三、建構產品合適之性價比,也是顧客願意消費的關鍵。隨著《推動外賣餐飲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引》的出台,請問當局對現時監管外賣平台,降低商戶營運成本的執行情況如何?中小飲食行業對於能源成本亦很重視,當局稱將檢討現時的電力價格,完善供澳天然氣的採購工作,以儘量降低燃氣成本,請問現時進度又為何?此外,早前當局推出的中小企業電子化支援服務,反應熱烈,請問會否考慮增加申請額度,讓更多中小企能參與其中?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