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廣東省佛山市基孔肯雅熱疫情持續蔓延。截至7月28日,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四千宗,日均新增超過三百例,尤其集中在順德等與澳門有密切交流的鎮區。這一疫情的迅速擴散,不僅顯示了基孔肯雅熱傳播的高速度和高風險,還反映出防控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至今,本澳已經報告了五宗輸入性病例。儘管衛生局已聯合市政署及社團組織在病例周邊開展滅蚊及宣傳工作,並啟動了粵港澳聯防聯控機制,但疫情的跨境輸入壓力依然未見減少,防控措施亟需進一步強化,以應對日益嚴峻的形勢。
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過埃及斑蚊和白紋伊蚊的叮咬傳播,這使得蚊蟲的控制成為防控工作中的關鍵。從防控角度來看,開展蚊蟲消殺工作是重中之重,但這不能僅限於發生病例後的小範圍補救措施,而應該納入常態化、全民化的預防性工作。澳門面臨的特殊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使得蚊蟲繁殖的風險較高,尤其是在夏季和颱風季節,雨水增多,街道排水系統負荷加重,積水現象普遍,這些都是蚊蟲滋生的溫床。若無長期有效的滅蚊機制,基孔肯雅熱的防控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除本地的防控措施外,澳門與珠三角地區的緊密聯繫加大了防控工作的難度。跨境人員流動頻繁,對基孔肯雅熱的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疫情防控不僅依賴於本地的措施,還需要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協作,特別是加大對跨境人員的篩查與風險評估力度。現階段,儘管澳門已經采取了部分防控措施,但五宗輸入性病例顯示,當前防控仍過於依賴病患主動就醫,若病患對病症缺乏認識或未能及時就醫,將可能造成病毒大範圍傳播。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較長,且初期症狀與其他常見疾病相似,易被忽視。
此外,儘管政府已定期開展蚊蟲消殺工作,但部分高風險區域,尤其是旅遊景點和人流密集的商業區域的蚊媒控制工作仍顯不足。這些區域常常是旅客及本地居民的聚集地,一旦防控措施不到位,將極易成為基孔肯雅熱的傳播源。蚊蟲的繁殖週期短且傳播速度快,如果不加強針對這些高風險區域的專項治理,基孔肯雅熱的蔓延將變得更加難以控制。
總括而言,基孔肯雅熱的防控工作不僅需要本地的強化,還需要跨境合作與聯防聯控。政府應該加大對蚊蟲消殺工作的資源投入,完善高風險區域的防控措施,並加強對民眾的宣傳教育,提升全民防疫意識。只有在多方面綜合施策的情況下,才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基於此,本人向政府提出以下質詢,並要求適時給予清晰、準確、
- 針對本澳旅遊景點和人流密集區域等高風險區域,特區政府有何切實計劃加強街道排水系統的維護與監控、以及針對性加強蚊蟲消殺及蚊媒控制工作,如參考新加坡在重點區域設立蚊媒監測站,持續監控蚊蟲密度,從源頭上減少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風險?
- 有關當局是否會加強蚊蟲防控的公眾參與,制定全民性的防蚊計劃,並加大宣傳教育以提高市民的防蚊意識,例如通過學校向學生普及基孔肯雅熱的相關知識,並定期鼓勵各家庭通過親子活動的形式,積極消除家中及社區周邊的積水點,從而實現社區和市民滅蚊的「雙保險」,有效防控疫情?
- 目前澳門防控基孔肯雅熱的措施並未足以應對跨境輸入風險,特區政府會否統一跨境協作與篩查標準及進一步升級篩查工作,如於各大口岸設置體溫監測儀器,確保篩查高風險地區的跨境人員,並及時進行醫學觀察,避免出現間接社區傳播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