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進步一直是世界各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對澳門而言也不例外。近年以來,我們見證了勞動力市場的急速轉變,創新的驅動力不僅改變了企業的運作方式,也改變了對僱員技能的要求。這種現象在帶來重大機遇的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對本地勞動力市場能否吸納年輕、合格勞動力的關注。
幾年前,特區政府推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技企業認證計劃,通過將企業分為“潛力型”、“成長型”和“重點型”三類,促進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對該項計劃投入的努力值得讚揚,但必須根據其在就業方面產生的實際成果來評估其成效。現實是,儘管在科技方面有所投資,許多年輕畢業生在進入勞動市場時仍然面臨困難。創造一個有利於創新的環境不應該只是一個經濟目標,也應該是一項社會責任,目的是確保所有市民,尤其是最年輕的市民,都能從中獲益。
澳門的青年是受過高等教育和積極進取的一代,他們是澳門未來的寶貴資源。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為了充分發揮青年的潛能,高等教育的學位必須與勞動市場的需求相結合。因此,在增加對科技公司認證的同時,也必須提供持續的培訓計劃,讓青年為適應新型勞動市場做好準備。
此外,對學位課程進行適當的檢視和調整也非常重要,以確保學生不僅能獲得理論知識,還能掌握實用技能,使他們在勞動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此外,在院校和企業之間建立合作關係,也是讓學生可以較為容易適應勞動市場的方法。實習計劃、諮詢會和研討會等措施可為青年提供寶貴的經驗,並讓他們更了解市場的需求。特區政府應鼓勵這些合作開展,推動合作文化,使院校和本地企業都能受惠。
至於支援失業青年,關鍵在於設立公共政策,這些政策不僅要鼓勵聘用僱員,還要為僱員提供持續的支援。對聘用年輕畢業生的公司提供資助是一項有效的措施,但同等重要的是,要考慮對那些發現自己已脫離勞動力市場的人員提供職業認證培訓和轉行培訓計劃。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所需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持續的培訓是不可或缺的。
另一個相關的挑戰是,由於全職工作機會稀少,許多僱員被迫從事兼職工作。這種情況不僅會危害僱員的經濟穩定,也會影響他們的工作動機和心理健康。工作不穩定的問題必須得到認真處理,特區政府需要推行鼓勵企業提供全職合約的政策。建立一個重視僱員保障和尊嚴的工作環境,對社會的福祉至關重要。
在該情況下,科技的發展必須同時兼顧創造穩定及具包容性勞動市場。有關當局有責任推動科技創新,並確保所有澳門市民,特別是青年,都能獲得體面和可持續的就業機會。青年的未來取決於我們能否調整就業和培訓政策,以配合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本人要求政府就下述問題適時給予清晰、準確、連貫及完整的解釋,以便作出全面和詳盡的回應,旨在為青年和整個社會創造一個更有前途的未來:
一、有關當局如何評估科技企業認證計劃在創造新工作機會方面的成效?具體而言,該計劃創造了多少新的工作機會,特別是為本地大學的年輕畢業生、來自內地和國外的年輕畢業生創造了多少工作機會?該計劃如何有助於增加這些青年的就業機會?
二、特區政府計劃在今年實施哪些實際和高效的措施,以增加為 22 至 45 歲的失業青年創造就業機會?特區政府計劃如何協助在2023年6月底沒有應徵到工作,而在2025年仍沒有工作機會的青年?統計暨普查局調查顯示,澳門共有23,500名本地居民失業,特區政府將採取什麼具體措施處理該情況?
三、特區政府計劃推行哪些具體而有效的措施,以減少在沒有其他工作選擇的情況下被迫接受兼職工作的僱員數目?特區政府將實行哪些具體策略,以解決全職工作機會短缺的問題,並改善僱員的經濟穩定性?特區政府計劃如何鼓勵企業提供全職工作崗位,以提升工作崗位的安全性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