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李靜儀於社會文化司施政辯論答問中的內容撮要

議員之聲|李靜儀於社會文化司施政辯論答問中的內容撮要

教育和青少年身心發展
李靜儀:施政報告表示教育資源加大投放,肯定政府作出的努力。希望未來除了重點放在教師團隊的穩定性、優化教師人員的福利待遇,減輕他們工作壓力,釋放老師做額外的行政工作,釋放他們更集中聚焦在教育及關心學生工作身上。過去幾年我們都很多次反映,教師現在處理一些行政手續,或者很多非教育工作上是辛苦的,所以仍然希望持續去優化老師的拋節制度,兼顧教師的休息權和權益,讓教師工作更集中在學生身上。

柯嵐:你提到教師的行政工作繁重,怎樣可以優化他的休息權?有其他的輔助人員協助教師的工作,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輔導員,他們面對的都是學生,他們都是從事教育、育人的工作,相信大家都是全身投入,並不介意休息時間有多少,但是我完全認同要保障他們的休息權。我覺得雙方可以互相有工作上的銜接。我和龔志明局長商量過,其實在教師方面,我們會增加多一些有關情緒管理的課程給他們。

教青局局長龔志明:21/22學年本澳有7400個老師,去到24/25學年我們有7900個老師,但已經達到峰值,近年每年有大約400個老師退休,有500個老師入職,近年是穩定的。在短期內,我們會有一些中小學幼稚園之間的教育階段老師在私框的容許下互相轉換教育階段來穩定教育。還有促進學校發展津貼,來給我們不夠25人一班的學校去補足資助。

優化學生導輔員福利待遇
李靜儀:教育資源的投放如何豐富專業人員或特定人員的隊伍去幫助教師開展工作?學生輔導員團隊對輔助教師、校長做好學生身心健康的工作有重要作用,但是現在學生輔導員的人手配置、資源投放都是不足夠的。由於他們不是社服人員,去年沒有加過工資,一些人員的投放,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優化人員的編制和比例。目前,他們的工作壓力是否更有效做到司長所說的”將預防工作放在前面”?我覺得都是在教育資源投放裏面很重要的,這些專業人員對教學工作的輔助的比例都是資源投放的一種。

柯嵐:學生輔導員會增加一些人手,看看怎樣讓他們更好地從事工作。我和學生前線輔導員進行過一次會議,其實很多問題,可能對家長做更多輔導的話效果會更加好。所以社工局在親職教育方面會做得更多,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

社會保障基金穩健理財
李靜儀:養老金和敬老金會增加,但幾年才加一次,究竟數據合不合理呢?時間合不合理呢?很多長者都關心的,希望將來除了長者消費指數,或者是和最低維生指數掛勾之外,未來社保基金的撥款投放,包括社會保障基金穩健理財的管理怎樣去做好?要未雨綢繆。

柯嵐:社保基金在2013年至2016年四年,合共注資370億澳門元。到2024年底,社保資產的總值是995億澳門元,暫時儲值比較穩健

強化長者和照顧者支援
李靜儀:居家、社區、機構三項養老的方向很重要。居家養老很重點的就是照顧者。照顧者津貼的金額未來如何檢討、擴大適用對象,或者調整金額都需要研究,支持照顧者很大程度分擔了機構養老的壓力,譬如照顧者面對不同的病患有不同的照顧需要。屬於長期病患、長者、智力殘疾、特殊兒童或者雙老家庭,全部都可能有不同的個案特性,怎樣強化追蹤,喘息服務,尋求支援的渠道,對照顧者心理健康,和照護知識的提供,是全系統要去處理的問題。未來除了私營性質的長者公寓的啟動外,整體長者政策上有何新的工作?

柯嵐:以後強化追蹤機制和在心理健康整體政策方面,我相信這是老有所樂和老有所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怎樣去讓我們的長者的心理健康保持在一個好的水平。除了有好的活動場地之外,我想除了唱曲藝、打太極,如果大家可以一起讀書、寫字、捉象棋,相信這方面的心理健康就會得到自然的紓解,加強人文的聯繋。

關注醫護人員壓力
李靜儀:醫療壓力在老齡化社會、老齡社會、超老齡社會都較大,目前公立醫院醫療壓力爆煲,經常都聽到醫護人員說候診人數很多,他們要超時工作,人手的比例可能不足夠,但如院長所講在員額制之下,未來總體編制數量不會增加,現在的關鍵是壓力很大,例如有些急診負擔很重。我們最近都收到一些個案,醫護很想關心病人,但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引起醫患之間不必要的誤會,或者病例解說的問題,其實怎樣真的可以實事求是,紓緩公立醫護人手的壓力,協和醫院和山頂醫院之間的定位分工怎樣去分流好?如何配置足夠的醫護專業人員,這個是很重要的。

李靜儀(追問):未來超老齡社會之下,對醫生護士未來要增加人手,未來是有這些需求的,但是現在大家又在說不要讀醫不要讀護,山頂又不請人,應屆畢業生應該又有搵工壓力。我們未來在職涯規劃上怎樣告訴學生有沒有前景呢?有沒有需求呢?山頂和協和還請多少人?你們可能請得不夠的時候,你們在資源下沉方面能支持前線社區的醫療系統容納多少人?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我們有流失或離職,隨業務的開展會請足夠的醫護人員。協和澳門醫學中心開展後,一定會逐步分流公營醫療的壓力,相信日後會逐步改善;如果有新服務開展,會招聘人員滿足服務需求,如有退休亦會替補,協和醫學中心逐步開展時亦會分流到公共服務。

澳門協和醫院院長吳文銘:按照醫院建設的一般發展規律,已經制定了25、26和27年的初步的發展規劃。圍繞著醫療服務的項目、計劃,還有開展大健康產業的總體目標。依據規劃,我們預計在2027年,整個醫院的人力的規模在1200人左右。其中醫生的資源是200人左右,希望能夠有150位專科醫生。首先希望能夠在澳門本地找專科醫生。如果沒有合適,我們也會在其他地區去尋找。除了專科醫生以外,我們還是希望有更多能夠進入到專科培訓計劃的專科醫生。包括我們從最近開展的,會跟衛生局一起為協和醫院培訓30名專科醫生進入到培訓計劃。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提供更多的專科醫生培訓機會。那麼這部分人力結構不佔到我們總的人力裏面,它是在培訓計劃當中。除了醫生以外,我們在藥師、護士、技師、教學人員、研究人員,還有醫療管理人員還是有很大的需求。這方面實際上對於醫科生或醫學生,以及開展畢業醫學教育其實還有很大的需求。隨著醫學中心逐步的建設,開展的項目越來越多,這方面對本澳這方面人才還是有很大的缺口。

柯嵐:未來醫療的人力需求,並不是公立醫院請所有人,而是整個社會需要有相關人力儲備。至於這些人力如何規劃,我相信也需要有一個凝聚共識的過程,我們本身也在做一個公私營醫療體系協同發展研究,我們也希望將這部分放進去。

穩定社服專業人員隊伍
李靜儀:目前我們在說資源下沉,托兒、教育、社福、心理、服康、養老,是很大批一些專業的社服的同工、社工、心理輔導員其實是參與這些工作,為社會提供了專業的支持,他們是很值得去支持。問題是私營範疇,薪酬待遇受制於政府資助制度和資源未必有很大的改善,譬如2015年實施了社服的新資助制度之後,2018年改過一次,加了幾個百分比,直至到2024年加了3%,今年沒有再加了。資源下沉如何體現穩定這些人資隊伍呢?穩定我們社區的專業服務呢?

李靜儀(追問):關注公私營合作未來的策略,醫療、養老、心理健康、心理輔導、托兒教育,很多是政府同非牟利和私營機構合作開展,目前部份社服機構面對資助制度所限、資源不足,服務名額和人員配置不足,資助制度幾年加不到3%,十年八載加3%,機構想留住專業人員很難,當局未來如何加大資源優化社服項目、社服人員權益及穩定性、服務質素,工作如何更多交給社區去做,分擔工作壓力?衛生局局長表示,即使公立醫院想再醫護人員,但員額制下請不到,未來如何實施資源下沉?

柯嵐:尤其慢性病防治和癌症篩查工作上有大量資源投放給非牟利團體,跟進得更好。

柯嵐:如何留住這些社服人員,認同你的觀點,具體的一些工作措施,我會請社工局進一步規劃,這裡我們其實一直工作都在做,但是我相信中間可以進步的空間還是有的。

關注曲劇演練場地需求

李靜儀:現在有很多曲藝愛好者,以前都有個金碧文娛中心進行活動,現在又沒有了,很多曲藝活動都沒有了,一些社文活動、體育活動,對人的正向發展支持,如何善用現有閒置場地或資源能幫助他們?

李靜儀(追問):文化體育場地方面,曲藝、舞台劇、舞蹈等,很多群體都表示都不足夠,很多群體想在社區舉辦活動,練習、演出,相信對社區經濟都有促進作用,但目前較缺乏,未來社文設施希望能有熟地,多給文化、曲藝愛好者使用。

柯嵐:社文範疇方面,藝文場地,體育和文化場地,如有條件爭取更多是更好的,文化體育對身心健康起到前線守護作用,想社會幸福一些,心情好一些,唱多一些歌,做多一些運動是非常好的選擇,唱曲藝對長者來說是很好的活動,我們未來都需要這些場地,社文和運輸範疇都感同身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