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特區政府數據顯示,2024年終本澳人口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14.6%,預計至2029年會超越 21.0%,屆時將踏入超少子、超老齡化社會。澳門人口老齡化問題迫在眉睫,養老服務、醫療護理及衛生保健等社會保障服務建設刻不容緩。
早前當局肯定澳門醫療團體總體編制數量不會增加,暫沒有大規模招聘計劃。然而,日常公立醫院及衛生中心輪候時間長,反映了公私營醫護資源及需求分配不平衡的狀況。故此,為迎接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加強公私營醫療機構協作是大勢所趨。期望協和醫院的投入服務,能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推動公、私營及其他非牟利醫療機構的緊密合作,促進醫護團隊的合理分配,提升澳門醫護效率及水平。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隨著本澳邁入人口老齡化進程,護理人員的需求將不斷提高。因應過往居民反映日常公立醫院輪候時間較長,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但晉升機會偏少。請問當局會否優化現時公共護理人員的職程晉升機制,並吸納更多護理人才,以提升基層護理人員的工作士氣,提高本澳公共醫療服務效率及質量?
二、政府預料醫科畢業生未來三年將面臨就業壓力,請問當局會否減少外聘數量,優先保障修讀醫科和護理專業的本地畢業生就業?此外,私營醫院及社會服務機構的護理人員在本澳醫療護理體系中佔比量大,請問當局會否加大力度支援私營醫療機構的建設,通過制度優化、資源整合與創新服務等模式,減輕公立醫院營運的壓力,亦為年輕醫護人員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為鼓勵更多人才加入衛生護理體系,請問當局會否優化現時實習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及津貼補助?隨著協和醫院投入服務,當局會否持續提供更多的醫療技術培訓及工作崗位,培養更多本地的醫護人才,提升本澳醫療水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未來將增設衛生中心及社會服務機構,請問當局如何鼓勵本地醫護人才落戶,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此外,東區2在未來人口遷入的情況下,會否規劃足夠的醫療衛生護理康養等服務,有利於醫護人員發揮所長?同時,本澳推動大眾運動,居民的運作參與逐步推高,運動傷害治療及物理治療的需求亦會有上升趨勢,請問當局在相關醫護人力及硬件資源方面是否有適當規劃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