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紓解回歸初期居民所面對的失業困難,政府於2004年制訂《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專項撥款並通過培訓和就業津貼,協助在勞動市場難覓得工作之失業者、有缺陷的失業者或初次求職青年等覓得工作。隨著本澳經濟發展、就業結構、職業培訓等變化,本澳仍有部分居民面對著就業或轉行困難,以及提升技能的需要,有關專項的培訓和就業輔助計劃,亦應該與時俱進。
根據社會保障基金2023年度報告顯示,由2020年至2023年《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的各項津貼支付總數,4年合共錄得149人次領取,4類津貼發放金額合共只得61萬元;即使經歷疫情的就業困難時期,其發揮的作用亦有限。2023年聘用初次求職青年津貼更只得2人次領取,總金額為14000元;與此同時,社會高度關注青年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而上述規章在二十年未作優化的情況下,成效顯然不足。
而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年第3季失業人口約6,700人,有3,200人持高等教育學歷;其中16至24歲青年以失業1至3個月佔多數,25至34歲青年以失業4至6個月較多,全澳有超過1500人失業超過半年以上。此外,亦有中高齡待業人士慨嘆再就業困難,估計是年齡偏大且學歷普通等原因,即使多番求職,亦未必有回音。
勞工事務局與社會保障基金亦曾表示,對《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組成的工作小組,研究修訂《規章》或制定相關法例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有序推進相關修訂工作。期望新一屆政府在保障本地人優先就業和提升就業質量的基礎上,加強力度支援青年、應屆畢業生及中壯年人士就業和向上流動,檢視《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在制度上作出優化,推動居民和鼓勵企業支持僱員參與職業培訓,更好為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融入「1+4」產業發展貢獻勞動力。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生效超過20年,當局曾表示考慮社會和勞動市場的最新發展情況等,對修訂《規章》的可行性作研究,請問目前有關工作小組在優化《規章》的修訂工作進度如何?
二、初次就業缺乏經驗的青年及應屆畢業生,以及一些中高齡人士“再搵工"均面對不同困難。對於有關群體,尤其待業時間較長的人士,除了開辦職業介紹專場之外,有何新的計劃協助他們早日重投勞動市場?
三、新一屆應屆畢業生即將投入勞動市場,特區政府在職業配對和培訓、青年職涯規劃工作上將有何安排和規劃,讓本澳青年的職業能夠穩定、長遠發展?
澳區政府勞工事務局關於立法會李靜儀議員書面質詢的回覆如下:
遵照行政長官指示,經徵詢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的意見,本局對立法會2025 年 2 月 19 日第 158/E138/VII/GPAL/2025 號公函轉來李靜儀議員於 2025年 2 月 7 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 2025 年 2 月 20 日收到的書面質詢,回覆如下:
關於《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的檢討工作,本局會根據社會和勞動市場的最新發展情況,制定符合社會實際需要的就業支援措施。同時,為避免支援措施重疊,必須梳理及協調與就業及培訓相關的措施,並務求讓有關措施能更好地緊貼澳門經濟發展及就業市場的需求,從而擴大協助就業困難人士投入勞動市場的成效。在上述的檢視過程中,會秉持開放務實的態度,持續聆聽及分析社會各界的相關意見。
此外,本局持續透過多元就業配對措施以協助本澳居民,包括青年進行就業對接,並持續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作推出“就業+培訓”專項計劃,為求職青年提供豐富多元的專業崗位空缺。本局還會在畢業季舉辦青年就業博覽會,提供各類適合高校畢業生的空缺和即場面試對接的機會。
為協助初次求職青年在不同領域取得職場實務經驗,本局已連續 5年推出“職出前程”實習計劃。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亦全方位支援青年學業、就業、事業發展。例如,在中學教育階段有機結合升學輔導和生涯規劃,提供重點產業升學資訊及職業規劃諮詢。在高等教育階段,該局則持續推行“澳門大專學生內地實習計劃”、“青年善用餘暇計劃”等項目,為青年提供在澳門、深合區、大灣區城市的實習機會。
對於應屆大學畢業生及在職青年,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配合澳門青年專業發展趨勢,將進一步豐富“澳門青年專業發展計劃”實踐崗位類型及擴大覆蓋面。未來,該局將跨部門聯同本澳及大灣區不同的企業團體,增加赴大灣區實習崗位數量,並為應屆高校畢業生發掘更多元化崗位,以及透過多形式支援提升青年就業競爭力。
另一方面,對於有就業需要的中高齡人士,亦可透過多元的就業配對措施進行就業對接,包括不同行業的配對會及“一戶通”的“本地職位空缺”窗口選配空缺等。本局亦自 2016 年起,針對 55 歲或以上的人士開設了一系列職業培訓課程,以提升其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特區政府會持續關注本澳居民尤其是青年及中高齡人士的就業和培訓需求,並檢視和優化各項支援服務,進一步助力居民拓展就業空間。
勞工事務局局長
黃志雄
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