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局去年公佈“二O二二澳門體育場地調查”結果,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二O一七年的一點三四平方米上升至一點五三平方米,增加了O點一九平方米,增幅大約百分之十四點二,而過去五年人口增長率則為百分之三點四。議員李良汪指出,數據顯示,由於人口增長速度比體育場地面積增長速度慢,故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上升。然而,本澳大部份公共體育設施,尤其居住人口密集的區份仍經常出現“一場難求”。
他以室內場館為例,每天早上系統開放預約不久,多個時段隨即約滿,供不應求,民眾對市民運動公園及新城A區康體設施大樓的建設和落成翹首以盼。現時A區的康體設施大樓雖已完成建造工程判給,但建造仍然需時;市民運動公園則還在圖則設計階段,預計於二O二五年上半年才完成相關工作,何時落成仍未有消息。可見,本澳短期內的體育設施需求仍然不能忽視,特區政府應善用現有土地資源,研究建設臨時體育場地,以紓緩民眾需求。
此外,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啟用多年,園內部分設施已現老化或破損,特區政府曾表示有計劃優化,但由於輕軌東線有可能延伸至該區,連同青茂廣場建設運動設施等項目均受到影響;而有悠久歷史的白鴿巢公園,園內設施亦有待優化改善。有年長及行動不便的民眾反映,公園現時所設的三個入口,僅正門可讓輪椅通行,惟進入後只可於廣場範圍活動,前往其他區域需經過梯級;另外兩個入口更需通過梯級後才能進入公園範圍,對輪椅及行動不便人士造成障礙。市政署曾表示,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將持續優化各項硬件配套,逐步完善園內的無障礙設施。然而,至今仍未見作出優化或有具體消息,對相關群體造成持續影響。
李良汪強調,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而發展大眾體育、推動民眾參與體育鍛鍊、養成“終身體育”的生活模式,是特區政府重要的施政之一,職能部門必須持續優化及完善有關工作,以滿足民眾實際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
市民運動公園現時仍在圖則設計階段,但由於本澳體育場地供不應求,民眾對其建設和落成等安排甚為關注。他質詢會否制定興建計劃時間表,讓社會知悉及共同監督有關工作?除了現有的場地使用安排,當局短期內會如何緩解體育設施的使用壓力?有否積極與土地部門溝通,善用現有土地資源,開拓臨時體育場地?長遠而言,除了現時興建中的體育場所,當局對未來體育設施分佈有何詳細規劃?
特區政府表示,曾計劃優化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但由於輕軌東線有可能延伸至該區,連同青茂廣場建設運動設施等進度均受影響,正配合周邊建設工程,持續跟進相關編製工作。他質詢該編製工作有否具體完成日期?上述公園為被評定的場所,倘輕軌東線延伸至該區,建設工程會否對其造成影響,特區政府有否備選優化方案可向社會介紹?
此外,他要求當局交代對白鴿巢公園的無障礙設施優化,尤其從正門進入內園的通道上,有何優化計劃向社會公佈,並將於何時開展優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