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李良汪早前於書面質詢中指出,卑第巷道路擴闊工程進行期間,由於資訊發放不足、巴士路線安排失當,對居民上班及上學均造成延誤,要求當局交代對事件有否有作出檢討及有何改善措施。
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回覆稱,“卑第巷增設及拓寬行人道工程”主要為擴寛行人道及重鋪行車路面,由於該路段下水道的石板渠一直運作正常,故相關工程並未包括渠道的更換。後因施工期間遇上多次強降雨,加劇水土流失,導致石板渠出現滲漏而令路面凹陷,故需進行緊急維修。市政署和交通事務局已透過不同媒體向公眾預先發佈臨時交通措施消息,讓市民及早知悉和做好出行方式的選擇。
由市政署執行的計劃內工程,除會透過機制與相關部門協調交通安排外,亦會因應工程的規模及影響程度,向社會作宣傳解說,例如:向市政諮詢委員會作介紹、向施工路段周邊大廈派發宣傳單等。而所有涉及交通的道路工程資訊都可在交通事務局的“交通地理資訊網”查閱。
就李良汪質詢當局會否徵集優化“道路工程管理統一平台”意見,提升電子申請比率,以及會否開放予居民使用,增加施政透明度同時起到監督作用。
回覆中指出,現階段,由交通事務局與市政署共同構建和管理的“道路工程管理統一平台”是坑道工程施工准照申請及臨時交通措施申請的統一入口,透過平台統籌各項道路工程的規劃及施工。二O二三年第四季,制定了《公共道路工程的通報與協調章程》,供平台使用人共同遵守,以提升協調成效。平台已開放予公共實體、公共事業公司及特定私人實體使用,計劃今年內向更多私人實體開放。申請人可透過平台查詢審批進度及查看各項年度及非年度工程計劃的資訊。平台亦設有意見反映功能,可持續收集平台使用實體的意見。
就李良汪質詢當局對制定行政法規規範非緊急道路工程三年內不得重複開挖的取態。回覆中只表示,對於有即時危險或對公眾構成風險而需緊急進行的維修工程,不論是否屬於重複開挖,會由專責部門評估後核准,以保障公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