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馬耀鋒關於關注本澳特殊及融合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的口頭質詢

議員之聲|馬耀鋒關於關注本澳特殊及融合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的口頭質詢

參考數據顯示,2022/2023學年本澳共有3,329名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佔非高等教育的學生人數3.81%,其中融合生有2,381人,佔總人數2.73%。同比鄰近有發展融合教育的地區,台灣身心障礙學生的比率為4.5%,而香港SEN學生人數則達到11%;事實上,本澳在過去5年間,同樣錄得每年增加200名特殊生的紀錄,我們亦可預視相關人數有繼續上升的趨勢。雖然,本地融合教育自2006年起在非高等教育中被持續推廣和重視,可是隨著國際對兒童教育的重視提升,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給予充分發掘和支援,本澳該如何為特殊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照顧和教育,不單是各界共同關注的課題,更是生育鼓勵政策的重要配套。

例如,融合生的增加,對師資團隊提出了更高和更多要求。現時,本澳雖然有約400名資源教師,當局亦有派出巡迴教師提供支援,但面對個別化教學需要的增加持續下,校內資源教師難以支援所有學生,令教學壓力上升,同時教學成效難以彰顯。參考外地經驗,台灣對分散式資源班提出1:8的師生比目標,而香港則提出至少有10%老師曾經參與30小時的特教進修基礎課程,以及至少3至6名參加100至120小時的高級、專題課程等各項支援措施及目標規定。澳門要推動融合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當局有必要從整體師資配套上作出規劃。

另外,完善的早療服務,有助融合生盡早得到改善;及時、充足和恆常的治療和訓練,亦能減少本地融合教育的壓力。然而,有家長組織向本人反映,除評估及早療服務的輪候時間長外,認為現時政府將較多資源及人員培訓集中在語言治療方面,但其他如物理、聽力、感統等訓練卻未見顯增加,令有需要兒童難以獲得充分支援,家長亦需自行在私人市場或鄰近地區尋求服務,對其經濟乃至身心均造成巨大壓力,期望政府能進一步完善本地早療服務和供應,以解燃眉之急。

最後,針對有關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早前行政長官表示,社文司、社工局將做好配合,並研究學生的各項需要和就業需支,全方位從教育、事業、家庭、企業跟進,助力有需要學生由學校轉入社會,相關工作的未來規劃,亦期望當局可以進一步透露。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針對目前澳門融合生持續增加的情況下,請問政府會否參考外地經驗,對資源及融合教師的設置定立明確指標,為相關教育的發展和需求滿足提供更科學的規劃和充裕的準備?
  2. 就有家長對早療服務提出的訴求,請問特區政府未來有何優化工作規劃?又將如何應對語言治療以外的早療服務供應不足的問題?另外,政府又會否考慮如設立特殊補貼等,讓家長更具條件在私人市場尋求服務協助的支援項目?
  3. 為實現特教及融教學生融入社會,從教育至就業,從家庭至企業的協助,以及構建更多層級、具延續性的支援機制上,請問政府未來有何規劃和具體工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