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來澳旅客結構是特區政府持續努力的方向和目標,自過去一年以來,透過多途徑宣傳、訪澳旅行團資助等,訪澳國際旅客數量按季增加,隨團入境旅客亦逐步復甦。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本人期望本澳能夠持續強化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的內涵,並在提升國際客源接待力方面,結合大灣區資源,為旅遊從業員提供更多元化的培訓及認證課程。
近日有旅遊業界人士向本人反映,隨著訪澳國際旅客日漸增加,不少本地旅遊從業員希望能夠學習更多小語種,與團友拉近距離,提升接待能力及個人競爭能力,然而如俄語等小語種較難在本澳有系統性地學習及考取證書。本人理解本地小語種教學市場有限,亦較難找到合適師資,本地企業或會因經濟效益問題,而不考慮開設相關課程,但澳門以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發展定位,再加上開拓國際客源,業界人士學習其他語言時可深入了解另一種文化背景,結合近日啟動的「澳門歡迎您」國際客源培訓計劃,相信能夠相得益彰,有利於日後的旅客接待,甚至高端旅遊產品開發,如個性化精品遊等。
參考《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有關「旅遊+教育」部分,提到澳門作為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會聯同大灣區政府及相關機構的資源,為旅遊從業員提供國際化培訓課程,培養技能人才。對此,建議特區政府能夠充分發揮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作用,開拓及整合大灣區相關資源,鼓勵本地旅遊業人員到鄰近地區學習其他語言,乃至是一些國際認證課程,提升旅遊業人力資源質素,並帶動本地人才向上流動。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請問目前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對於國際化培訓方面有何成效?會否有條件結合大灣區資源,為旅遊從業員提供更多語言課程及認證?本澳有部分青年在大學時期修讀外語,甚至是小語種,然而畢業後未能學以致用,請問會否考慮推動他們投身旅遊業如導遊,開拓第二賽道?
二、持有有效工作證的導遊數量由2019年12月底1,972名下降至2023年12月底1,761名,雖然旅遊模式改變,傳統旅遊團數量減少,但目前正積極發展研學旅行、會展團等,對於導遊仍有一定需求,請問有關部門有何措施推動本地居民投身導遊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