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近年隨著電子支付的流行,外賣行業逐漸興起,尤其在疫下,外賣更加受到居民所喜歡。而隨著行業的發展,外賣的形式多元,為居民消費創建了便捷的途徑。在近年就業環境不景氣之下,投身做外賣車手的人亦越來越多,成為了本澳職業司機中一個規模較大的群體。
健全的外賣制度,不但能夠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同時能讓外賣車手得到應有的勞動保障,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本澳有不少經營外賣的平台,但良莠不齊,在提供服務及員工保障方面都出現參差的情況。有些比較完善的服務平台,對消費者及員工都建立了一些保障的條款;但亦有一些比較簡陋的平台,對車手缺乏保障,例如會透過與車手建立勞務關係,讓車手以自僱方式工作,車手除了沒有基本勞動保障之外,若在送餐途中不幸發生意外亦不受保障。
由於外賣車手的收入主要靠接單數量,可謂多勞多得。他們每日需要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穿梭馬路,經受日曬雨淋,出入不同地方。車手為了賺多一些,除了運用拼單戰略之外,往往會在馬路上爭分奪秒,以爭取更多的接單數量,因此具有一定危險性。現時外賣車手有兼職、有全職,亦有自僱的方式與企業建立勞動或勞務關係,而就有關的情況,現時勞工事務局亦有就勞動關係的特徵、獲得回報的前提以及適用法律及義務進行了說明,但未能因應行業的特性而作出規範和制訂相關的勞動保障。
因應過去外賣行業出現了種種的問題,內地去年為保障消費者和外賣車手的權益,發佈了《關於落實網路餐飲平台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要求不得將“最嚴演算法”作為考核要求、完善平台訂單分派機制和勞動保障,以降低勞動強度和保障勞動收入和權益;在維護食品及交通安全方面,亦要求加強食品和交通安全的教育培訓,確保食品配送過程不受污染,引導外賣員嚴格遵守交通法規。
為保障消費者和外賣車手的勞動權益,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本人提出以下書面質詢:
一、針對外賣行業,在統計局的就業調查中未見相關的資料,當局能否作出調整,以完善就業方面的統計資料?在勞動保障方面,由於行業的性質具一定特殊性,目前本澳亦沒有相關的指引或制度,以避免車手過度疲勞、保障他們的收入和勞動權益。在勞動保障方面,當局能否針對外賣車手的勞動情況進行研究,繼而制定相應的指引或制度,以完善外賣行業的勞動保障?
二、為加強行業監管,防止劣幣驅逐良幣,有關當局會如何透過建立規範,如推動建立外賣平臺及車手登記制度,並加強在交通等安全方面的培訓,以保障消費者及外賣員的權益,推動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