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日前疑因某樓層電掣房出現滲漏水,導致供電系統故障而大範圍停電。議員李良汪指出,事件經民建聯服務團隊跟進協調後,已暫時全面恢復供電,惟相關設備屬臨時性質,且電纜鋪滿大廈各層樓梯,對住戶安全造成一定隱患。有住戶反映,是次出現嚴重滲漏,與垃圾房去水位安裝不當及供電系統未有做好防水措施有關,質疑樓宇設計及施工期間有否嚴格把關,要求特區政府釐清責任誰屬,並由責任方承擔有關維修費用。
此外,石排灣公屋樓宇外牆“甩磚”問題亦困擾住戶多年。居雅大廈近期再次出現外牆瓷磚剝落,部分鬆脫的瓷磚更由十三樓跌落地面,對住戶居住及出入構成嚴重安全隱患。他強調,“甩磚”情況並非一般的大廈管理問題,尤其涉及大面積剝落,更是涉及住戶生命安全的嚴重事件,相關部門卻一直置若罔聞,只強調維修保養屬業主責任。處事消極、作風官僚,令問題多年仍未能根治。
除了大廈質量問題,石排灣社區內的配套設施亦為居民所詬病。當局於去年開展“石排灣社區公共設施及過路設施優化計劃——第二期”工程,當中包括翻新和諧廣場與和諧大馬路交界的行人天橋及改善無障礙通行環境。惟工程完工後,由於連接天橋的新通道迂迴曲折,不少居民對其設計表示質疑。
李良汪稱,包括上述情況在內,石排灣公屋群在居民入住不久後,即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包括樂群樓中央燃氣管道鏽蝕漏氣、業興大廈走廊大面積“甩磚”、安順大廈多戶牆壁滲漏及露台欄桿生鏽等。諷刺的是,石排灣公屋項目分別以“安居樂業”命名,居民入住後生活卻飽受困擾。相關職能部門除了推搪及卸責,更應想方設法為居民排憂解難,並應持更謹慎態度,在日後開展的公共工程中,嚴格把關監控質量,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倘以“新官不理舊債”的官僚思維處事,將與特區政府“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背道而馳。
他質詢政府,就業興大廈第八座出現的大範圍停電事故,除了建議業主透過申請樓宇維修基金對樓宇進行必要維修,會否主動採取措施跟進及查明事故實際起因,以釐清責任誰屬。安雅大廈出現外牆“甩磚”事件多年來持續出現,當局過去曾表示,已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紅外線檢測及分析,要求當局交待相關分析報告結果,以及向社會公佈具體內容,並質詢當局除了“甩完又黐、黐完又甩”的消極作為,有何其他有效措施徹底根治相關問題,還居民安全的社區環境。
就石排灣公屋群質量問題,他質詢當局會否作出全面檢視及排查,並設定公屋質量定期檢查機制,以消除隱患,保障住戶居住安全。另外,當局於2022年回應廉署《關於湖畔大廈及業興大廈公共位置牆身磁磚嚴重剝落之全面調查報告》時曾指出,工程驗收部份,公共建設局及房屋局將適當引入鄰近地區對建設的檢驗程序及標準。本澳陸續有多項大型基建及公屋項目落成,當中是否已引入相關檢驗程序及標準,以及會否透過設定瑕疵數量上限或比例等標準量化形式,以更好地反映施工質量。
石排灣和諧廣場與和諧大馬路交界的行人天橋進行翻新後,不少居民認為連接天橋的新通道迂迴曲折,質疑相關設計。尤其廣場有較充裕的空間,可以設置彎位較少及較平坦的通道,質詢當局在審批相關設計時,有何考慮因素選用現時設計方案,會否就相關通道現時存在的問題作出修改。第三期工程的設計會否引入居民意見,讓相關建設更具實用性。此外,事件顯示當局與居民之間的溝通渠道仍存在不足,未來在工程規劃、發佈及溝通機制上,有何改善方法,以及會否更廣泛收集社會意見,提升施政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