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特區政府將澳門建設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並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的支持下,推進有關相關工作的文化政策和措施,但期望政府除了藉此引入更多文化項目落地澳門之外,亦能在青年、家庭、學校及社區等不同層面共同推廣中華文化教育,營造氛圍。
中華文化是五千年文明沉澱下來的精華,歷久不衰且博大精深,然而近年社會氛圍過度要求青年追求成績、上好大學,而忽視讀書的初衷;若推廣國學、中華禮儀文化,相信可以推動青年對於仁義禮智信的美德傳承,提高文化素養,甚至是培養家國情懷,共擔民族大義。
而教青局自2020年起舉辧「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計劃」,系列活動覆蓋學生、家長、教師及社區,以加強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例如溫、良、恭、儉、讓,亦令將相關知識滲入親職教育中,強化父母教育效能,讓中華禮儀文化融入青年教育每個環節,環環相扣,有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發展。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請問如何加強對青少年在國學方面的推廣?讓國學在教學中得以進一步推廣及學習?同時,有關國學的推行亦需有生活實踐、教學環境等配合,才能發揮更良好的成效,請問目前有何方針讓學生能更有系統地深入學習中華傳統禮儀文化?
二、去年5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簽署有關「一基地」協議,並正式確立「一基地」聯委會機制。請問當中除了針對文化藝術、文化產業等開展合作之外,會否在青年的中華禮儀文化教育方面加以著墨?
澳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就質詢回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