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口增長和老齡化社會等因素,本澳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政府持續在醫療方面提高資源以優化服務,而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對於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起著很大的作用。不少居民反映,衛生中心服務或專科門診的初次求診的輪候時間有改善。然而,若涉及續後的檢查和複診等跟進而需要再次約見醫生的輪候時間則會相隔較長。
資料顯示,回歸初期全澳共有醫生997人,每千人口約有2.2名醫生,山頂醫院專科門診共有154名專科醫生;當年的醫院門診次數為16.4萬人次。至2022年,本澳醫生共有1965人,每千人口的醫生有2.9人,全澳按專科統計的醫院門診求診者多達193萬人次。雖然本澳醫生總數量較回歸前增加,但基於求診人數亦大幅增加,公立醫療機構包括醫院和衛生中心的醫護人手亦面臨工作量加大,專科醫生人手更為緊張。據一些前線醫護人員反映,疫情三年影響下,不少非緊急的工作受影響而有所積壓,而即使疫情已趨穩定,但老齡化社會以至不時要應對流感等傳染病高峰,事實上衛生中心及專科門診的工作壓力極大,複診的輪候時間也較長。此外,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跟進方面,按照醫療指引較理想的複診安排是不超過半年,以便及時跟進病況變化和用藥情況;但基於個案數量較多,醫生人手緊張,病人複診所需的輪候時間增加,目前可能需要9個月甚或一年以上。有關情況都凸顯醫生人手配置和工作壓力問題,更關係著醫療服務包括初級衛生保健的質量。
一直以來,特區政府在提升醫療資源投放及服務質素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而居民亦期望政府加強培訓本地醫療人才、專科醫生,以及優化醫療人員的人手安排,一方面回應居民對服務的需求,另一方面亦要關注醫護等人員的人力配置以及與病人的比例是否合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和職業安全健康問題,以及在縮短初診輪候時間的同時,複診的輪候時間是否有改善等,需要政府予以關注。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早前政府表示,2023年首9個月專科的初診平均輪候時間為3.6周,較2019年同期下降約三成半,確實可見當局和醫療團隊的努力。與此同時,衛生中心及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的複診輪候時間的情況如何,較疫情前是否有所增加或是有所改善?對於一些非緊急但需要持續跟進病況和用藥情況的慢性病患者方面,例如高血壓和糖尿病人,其輪候時間情況如何?
二、根據《澳門醫療發展規劃及人力資源需求研究》,2026年澳門公立醫生數目整體預測值為620人,當中住院及專科門診為322.8人,醫生與每千名人口比率為3.40。隨著離島醫院的投入使用,有關規劃情況亦會有所變化;政府早前表示,近年很多學生就讀西醫學士學位,但本澳目前較缺乏專科醫生。要成為一名專科醫生,培訓時間長,政府有何政策措施加強培養和吸引青年投身專科醫生行列?有何機制支持和協助一些在外地畢業後回澳的青年醫生就業和發展?未來在本澳整體和公立範疇,包括醫院和衛生中心的醫療人手的配置規劃和培養目標如何?
三、本澳醫療服務和質素的提升,有賴整體醫療人員團隊的努力,當中公立醫療機構的人員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由於公立醫療服務的需求大,人手相對緊張,包括專科醫生不足等情況,令人員面臨過重的工作量和壓力,容易衍生各種職業病和勞損情況。當局有何具體措施關顧公立醫療人員團隊的職業安全和健康,尤其重視其休息和身心健康情況?
澳區政府衛生局就質詢回覆如下:
遵照行政長官指示, 本人對立法會2024 年2 月2 日第162/E128/VII/GPAL/2024 號公函轉來李靜儀議員於2024 年1 月26 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2024 年2 月6 日收到之書面質詢,回覆如下:
衛生局貫徹落實“預防優先、妥善醫療”的施政理念,為居民提供適切的醫療服務。在專科初診輪候時間方面,衛生局嚴格落實仁伯爵綜合醫院與衛生中心分級診療的服務模式,透過訂立臨床指引和轉診標準,設立電子轉診監測系統,按需增加專科門診名額,有效縮短專科門診的初診輪候時間。2023 年專科的初診平均輪候時間為3.7周,較疫情前的2019 年下降三成以上。至於複診方面,複診間隔是基於病人所患的疾病性質、病情是否穩定,以及病情是否獲得控制等綜合因素,由主診醫生制訂合適的複診計劃,因而不存在輪候的情況。此外,衛生局近年亦致力推廣慢性病自我管理,於社區內廣泛設立53個血壓、體重自助檢查站,並鼓勵居民利用手機應用程式記錄個人健康資訊,進一步協助居民提高自我監測和管理健康的意識及能力。
在醫療人員規劃和發展方面,特區政府近年已通過制度建設、人員培養和持續培訓等綜合措施,促進醫療人員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進一步推動醫療事業與國際接軌,並有助吸引外地澳門人才回流。在制度建設方面,特區政府按照第18/2020 號法律《醫療人員專業資格
執業註冊制度》,進行資格認可考試及啟動15 類醫療人員的實習培訓,讓醫療人員做好執業前的準備。醫學專科學院的設立,結合第45/2021 號行政法規《醫學及護理專科培訓程序施行細則》的生效,
化醫療專科人才隊伍建設,並因應本澳現時及將來的專科服務需求及人力資源情況,特區政府已於2023 年12 月公佈了全澳住院醫生培訓開考,名額合共66 個,涉及28 個專科範疇,當中包括衛生局31、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30 名及鏡湖醫院5 名。在持續專業發展方面,特區政府提供不同形式的持續進修發展課程及不定期的講座,向公營、私營醫療人員和醫療專業相關範疇的畢業生提供培訓機會,配合澳門醫療服務發展的需要。此外,衛生局將不斷完善人力資源規劃,按照醫療人員流失情況、社會供應和服務需求等,做好醫院和衛生中心醫療人員的儲備。
衛生局持續關注醫療人員身心健康及醫療服務的整體情況,通過科學的人力資源調配,合理安排員工的工作量,以減輕前線人員的壓力,並讓居民獲得適切的服務。在職業安全方面,衛生局已成立職安健工作組,關注人體工學及體力操作、化學及危險品安全、工作間暴力處理、放射及激光安全等方面的情況,及早發現和解決可能存在的職安健風險,並持續開展相關的宣傳教育,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為員工建設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此外,特區政府持續為包括醫療人員在內有需要的公務人員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以及舉辦心理講座和減壓課程,協助公務人員疏導情緒、調適及管理壓力。
衛生局局長
羅奕龍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