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發展土地資源
李靜儀:文體用地方面,社文司辯的時候我們已多次關注,相信譚司長有土地釋出,希望介紹合理發展土地方面,文體設施將有甚麼土地會釋出?政府覓地建設國際旅遊綜合文化區、科技產業園,期望在服務產業需求的同時,有一定空間完善文體設施等社區配套設施,例如馬會用地,行政長官說有可能是其中一塊用地,附近的氹仔運動場、遊泳池有升級的需要,這些位於民生區、輕軌沿線的設施,政府有沒有條件打造一個氹仔區的大型市民運動公園?現有設施馬會的用地的後勤部分,政府可剔出一些空間,建設體育產業的基地、文體用地。當中的構想如何?一直以來坊間都希望在一些鄰近民生區的小型的土地,可以做簡單的平整,開放休憩區或綠化空間。這裡有什麼計劃呢?
譚偉文:體育設施問題,我們同社文司有充份溝通,早前了解教育團體需求後,檢視目前的土地是否有一部分未有確定用途,可以開放給學校或公眾使用的,我們早前進行相關研究,目前第一階段找了3幅土地,包括A區B13地段會臨時開放給公眾使用作自由波地,面積15,800平方米、南灣湖C8地段開放予公眾使用,面積4400多平方米,氹仔BT7地段面積3,700多平方米。除了自由波地以外,我們針對地區需要將一部份地段用作臨時停車場,如路環區居民希望有永久或臨時停車場,我們兩方面都有考慮,原來澳門飛鷹基地會做臨時停車場,泊到70輛汽車;台山嘉翠麗大廈第二座用地清拆後,會設臨時停車場,可停泊45輛汽車和20輛電單車,我想仍有超過十幅八幅地段考慮使用,遲些公佈。
李靜儀(追問):希望能持續聆聽社會意見,司長講得較多臨時用地,但體育和文化演藝場館是缺少的,如冰上運動設施,未必是臨時用地,涉及場館建設,希望政府有規劃去做,希望馬會用地做綜合的體育空間,支持產業發展和居民使用。
支持業界發展
李靜儀:由建築、運輸、環保回收、綠化業界有機器、物料、設備沒有地方放置,希望在北安等遠離民居位置,打造空間租給業界使用,支持產業,支持業界運作,希望政府作全面的合理發展土地的介紹。
譚偉文:業界用地方面,會謹慎探討有關問題,政府持開放態度面對,希望在謹慎管理澳門繁張的土地資源的前提下,我們逐步考慮不同的需求,持開放態度。
經屋置換制度和修法進度
李靜儀: 目前公共房屋需求放緩,供應減慢,關鍵是目前是好的時間去檢視制度,譬如經屋的置換制度,現在政府想怎樣做?甚麼時候可以落實?以前有很多大的家庭申請了一房單位,跟著生了小朋友變成更大的家庭,怎樣去幫到他們?第二,會否同時引入容許一人的年輕人,申請兩房或以上單位,支持他們家庭發展?要在這次制度優化上落實;經屋價格問題上,現在申請、使用、退場全部都受到法律上的限制,將來在經屋價格上,法律本身有公式、標準,但它不是一個實數,有固定的金額,將來政府在這些經屋的定價上,究竟怎樣更加切合居民的需要或者居民的承受能力,這是要考量的。
譚偉文:經屋置換制度進度,我們目前進行前期研究,有關考慮因素是研究的範疇當中,進一步有相關訊息會披露,希望加大透明度和公眾參與。
李靜儀(追問):經屋修一次法不易,除了研究置換制度"細屋換大屋",也要考慮容許一人申請兩房,經屋未來的恆常、定期申請、定價等方面,收入資產的標準,未來一系列工作是否一併考慮,一次過優化經屋的申請制度?
公共工程重用本地企業和居民
李靜儀:希望公共工程的批給和相關範疇的招標採購,能夠更加重用本地的企業和本地居民。雖然PIDDA投資預算還有不少的工程,但目前經濟發展的調整或者需求調整,大型的跨年度、跨多年的工程數量是少了,建築業界擔心A區逐步完成後少了工作,尤其是中小企工程公司反映工程量少,競爭劇烈,包括他們接下來這段時間,政府有沒有政策可以支持或者幫助他們去升級?更好參與公共工程,包括優先聘用本地僱員。
譚偉文:考慮公共工程的推展,如何令本地企業和工人有更多機會參與?未來幾年,特區政府的運輸工務方針是,建設新區不忘舊區,會放更多精力在舊區的建設推進,未來會推進不同規模的工程,用書面諮詢標令更多本地企業參與,制訂招標文件,引入本地工人比例的因素,令到有法律文件管理好外判的工程。
澳車北上
李靜儀:優化澳車北上的一些申請流程,居民關注保險生效、續期手續都很麻煩,將來可不可以兩地探討續期申請上進一步優化?張司長說到接下來橫琴單排車可以北上預計今年可以落實。在一些口岸通關上面,你們幾方面磋商或者跨部門磋商,究竟進度會是怎樣?
林衍新:澳車北上在APP上一直優化,短期會進行預約文件機制調整,以及出境提示優化等,如30天內未提交聲明,未完成個案,會進行歸檔,或未完成保險都會優化提示。
掘路工程
李靜儀:澳門地方小,任何掘路工程對我們的影響都是比較大的。所以在優化道路工程協調工作組,現在由司長去主持。過去工作不會完全沒有成效,但大家會仍然覺得重複開挖仍然存在,對居民出行的營商環境都有影響。司長組織協調工作組有甚麼新的措施或構想會提升它的成效,進一步改善過往仍然積存下來一些重複開挖的問題呢?這個要重視處理,經常有巴士司機反映最大的問題就是經常改路、掘路,要麼就塞車,所以一定要全力去做好。
譚偉文:道路工程協調工作組成立後開了3次會議,第一次同所有協調小組成員,包括高層負責人開會,解釋未來方向。我們會在未發展地段,如有道路工程,會預埋管線。第二次會議同各管線公司負責人開會,第三次我們同六建築業界會議,回應正面,我們可安心推動預埋管線工作,方便大家,減少重覆掘路,可能會拖長少少封路時間,但減少重覆開掘機會。工作由於涉及樓宇設計、供排水安排,得到業界的反應是正面的。未來會在營地大街作試點,營地大街做任何工程都要封路,我們希望會在將會發展的地段預留有關設施,將來發展時,只需要掘開地段前的行人路,就可以駁到有關設施,我們有信心推動。
智慧停車服務
李靜儀:而另外一方面就是關於智慧升級停車服務,社會都很關注現在一些停車場的管理、收費準則,長者公寓是民生項目,為何又收八元一個小時?最近新的社屋項目停車場,包括柯維立馬路停車場實施半小時收費,工作有改善,現在咪錶仍要拍卡,將來智慧停車服務有何改善?
譚偉文:智慧停車,我們會配合,看未來市場的需求,例如大家見到我們已將泊車收費時間減少,希望彈性處理,並進行相關研究,透過不同使用率的停車場,推出不同處理的方法。我們在進行前期研究,希望逐步推出,不同停車場將來可能收費的方式有所不同,會針對使用率做有關的調整。